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有余地——管仲的“狡兔”人生

(2023-07-06 16:30:38)
分类: 妙文精选
               留有余地——
            管仲的“狡兔”人生

    凡事不可做绝,“留有余地”实际上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顺利的局面,看不到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而一厢情愿地去处理问题,要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为人处事,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要时时给自己留有余地,这个道理不言自明。但是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就要接受另一个理念:脚踏两只船。这似乎有违道德,但关键还是看你怎么踏,如管仲的这一脚,就成就了他的千古名声。
    管仲与鲍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关系很好,决心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曾经合作做过生意,但他们更想合作治理齐国。
    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个人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
    管仲说:“这样等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万一公子纠没有继位,我们三人不是就都完了。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究竟谁继承王位还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侍奉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一个当了齐王,我们当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于是他们决定由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86年),荒淫无道,随意杀人,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粉纷逃往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今山东莒县)。就在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于是逃亡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夺王位。
    结果两方在路上偶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带钩,小白则趁势装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被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这时,鲁庄公正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敌,大败鲁军,并夺取鲁国汶阳之地。
    鲍叔牙这时还惦记着自己的朋友,生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齐桓公对那一箭之仇耿耿于怀,日夜想杀管仲。
    鲍叔牙拜见齐桓公便贺喜。桓公很是不解,问他喜从何来,鲍叔牙说:“管仲乃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
    鲍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他,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桓公听后点头称是,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一日,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果想建树称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得管仲不可!”
    桓公沉吟说:“那我得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
    鲍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如果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的!”
    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结果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当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对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后来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一代霸主。
    正如鬼谷子讲的“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正因为管仲事先想到了退路,所以鲍叔牙可以在齐桓公面前说情,使齐桓公不但没杀管仲,反而让管仲当了宰相。因此,凡事不可做绝。凡事都应该留有后路,看问题也不能重一时之利,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有全面把握了局势,分清利害关系以及有可能造成的不利局面,才能及早防范,避免危害。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