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另一只鸟
查一路
一只鸟模仿另一只鸟的样子,站在鳄鱼锋利的牙齿上跳跃、舞蹈。鳄鱼没有片刻的犹豫,上下牙轻微一合,这只鸟就成了鳄鱼的美餐,这只鸟致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另一只鸟可以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另一只鸟叫鳄鸟。死去的鸟有所不知,鳄鸟是鳄鱼的“牙签”。鳄鱼是水域中凶猛的动物,然而它和鳄鸟是一对好朋友。牙齿是鳄鱼的冷兵器,而鳄鸟对鳄鱼的承诺正好在于“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鳄鱼一顿饱餐之后,便躺在水畔闭目养神。鳄鸟见状,就成群飞来,啄食鳄鱼口腔内的肉屑残渣。鳄鸟帮鳄鱼清洁口腔,自己则获得了鳄鱼牙缝里的肉渣。
双赢的交易,在隐蔽中进行。死去的鸟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做鳄鱼的“牙签”,就应该离鳄鱼锋利的牙齿远一点;“火山”是不可以做“靠山”的。羡慕鳄鸟能够在锋利的牙齿间跳上跳下,羡慕的只能是表象,表象之下的生存之道,才是真正的“冰封的火焰”。
人与人之间,也常常陷入“一只鸟羡慕另一只鸟”的怪圈。羡慕另一个人的权势,却不知道这权势的背后,牺牲了多少做人的尊严,放弃了多少健康的生活。
不去羡慕另一只鸟的最好方式,是让另一只鸟羡慕自己。虽不能挟鳄鱼的威猛以自重,但可以拥有一份自由和自在;虽不能觅得鳄鱼牙缝中的几根肉丝,却获得了宽广与蔚蓝的天空。
娱乐和教育的区别
罗振宇
同样是做内容,请问娱乐和教育有什么区别?请注意,这不能用媒体形式来分。
比如,一部电影,并不一定就是娱乐,它很可能非常有教育意义。而课堂教学,也不见得就是教育,很多老师乐于靠说段子来博取教学效果。那该怎么区分呢?
我的理解是:只要是投喂用户原有认知的,就算是娱乐;而修正用户原有认知的,就算是教育。比如,一部电影,如果看完了,我很感动,感慨爱情真美好,这是我原来就知道的,它只不过让我感受得更深了,这就是娱乐。
但是如果一部电影,我看完后,修正了自己原来的认知,哦,原来世界还有这么一个角落,原来世界还有这么一种运行的可能性,原来人性深处还藏着这么幽深的所在,那就是教育。
至于它用的是什么形式,不重要,前者可以是正剧,后者也完全可以是喜剧啊。
巧妙地取悦对方
【日】神冈真司
黄少安 译
想要取悦某人时,不如先让对方失望,然后重新给他希望,这样他的喜悦值便会成倍增长。
男性:“哎呀,我本来是打算送你生日礼物的,吊坠我都买好了,但是昨天弄丢了......害得我昨晚都没睡着......”
女性:“这样吗......原来你给我买了礼物啊......”
男性:“是呀。后来我发现我搞错了,没弄丢,在抽屉里好好保管着呢。你看!”
女性:“哇!太漂亮了!我特别喜欢,谢谢你啦!”
本来觉得已经失去了的东西,重新回到自己手中,这时喜悦就会变成感动。这种现象又被称作“损失增益效应”。
“我不想和你谈恋爱了,因为......我想立马和你结婚。”
用这样的方式求婚,对方可能先是心底一惊,然后会感动、高兴得要哭出来呢。
——选自《读者》2021·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