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续21)
吴
慧
3月31日,星期四,多云。
据国家卫健委报:3月30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40例,其中长春99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35例,其中长春市422例。
连着两天没有做核酸检测,宅在家里,像一头拉磨的老驴转来转去,无缘享受户外那明媚的春光。遗憾!奈何?
最近几天,人们对疫情的关注热度从吉林转向上海。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今日起,上海市“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对于这“四全”,我更关心的是“全域静态管理”。网上百度一下,有人说“全域静态管理就是‘封城’”,有人说“静态管理是经济学术语,就是常态化管理”。以我的理解,所谓全域静态管理,就是管控区足不出单元,封控区足不出户,也就是跟长春一样——封城,只是说法不同,实质一样。
晚饭后,打开手机想与孙女聊天,连着发了十几条微信,竟不见孙女回复。我有点慌。半小时后,直接打电话过去,孙女喘吁吁地:
“爷爷......”
“你怎么不回我的微信啊?”我问。
“我没听见呀。”孙女回答。
“你在干什么?”我又问。
“我在做瑜伽。”孙女答。
“做瑜伽?”我一头雾水地接着问。“你们的宿舍楼咋样了?”
“啊!”孙女笑了,“没事儿啦!昨天是那个同学误报了抗原检测结果。后来反复检测,都是阴性。不用惦记了,爷爷。”
“一场虚惊!”我自言自语。
电话里,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