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非昔比话鞭笋

(2022-09-28 10:22:40)
标签:

原创

分类: 杂七杂八

今非昔比话鞭笋  

 

周末,有个老同事来我家。我从冰箱里拿出一袋乡下朋友送的鞭笋,剥了笋壳想烧一只鞭笋蕃茄蛋花汤。她大惊;啊,这么多鞭笋!你土豪啊,这一袋鞭笋可是老价钱。我儿子家前天有客人来,买一把鞭笋80元呢

这下,我大惊:什么,一把鞭笋80元?比华腾猪肉还贵。要知道一把鞭笋一般都只有十几支。今年夏天大旱,市场上几乎看不到鞭笋的影子。即使看起来很大的一支鞭笋,剥了壳,嫩尖头也只有小拇指长一点点,前段时间弟弟家转送我家的鞭笋剥壳后,都只有小楷毛笔尖那么一点点。

于是,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聊起小时候挖鞭笋的许多趣事来。

竹子在江南水乡极其普通,随处可见。曾经我们杭嘉湖平原上大多数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竹园(林)。人们春天吃的是春笋,夏秋两季吃的是鞭笋。不同的是我们村子远离城镇,你春天到人家竹园里去挖春笋为;可夏秋季节你到人家竹园里去挖鞭笋却不会被人指责,因为挖鞭笋相当于给地上板结的竹园松了土,给地下的竹鞭掐了头,来年的春笋会长得更好。

老同事说她们那里是郊区,你到人家竹园里挖鞭笋也算。因为她们挖了鞭笋,十几支一把,用稻草绳扎好,第二天早上拿到街上去卖的。那时鞭笋只有几分钱一把,但她家有5个竹园,卖鞭笋的钱也很可观。因为鞭笋难挖、稀少,卖鞭笋的传统方法不是论斤称两,而是十几支扎成一把地卖,这方法一直沿袭至今。

春笋、冬笋、鞭笋,都是竹子生出来的,但它们的品种不同,生长的季节不同,生长的方式不同,味道自然也有所不同。顾名思义,春笋是春天里长出来的、冬笋是冬天里长出来的。冬笋是山里的毛竹生出来的。如今因为交通便利,春笋、冬笋的味道在其他地方想必也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于鞭笋可能知道或品尝过的,除了本地人,其他地方的人不多。

鞭笋是竹子下面的竹鞭嫩头。竹鞭是竹子的地下茎, 横向于地下。 竹鞭上有节,节上生根,称为鞭根。节的侧面生着芽,有的发育成笋,有的发育新竹鞭。新竹鞭的嫩头就是鞭笋,所以鞭笋不是像春笋那样向上生长,而是在泥土里横向生长的。。

吃鞭笋的时间比吃春笋的时间长——夏秋季节都有。鞭笋躲藏在泥土里,很难发现。要把它挖掘来,外行人是找都找不到的,但挖鞭笋的大多是小孩子,偶有老妇人,因为那时鞭笋只是乡下人家炖汤的其中一种土菜,可有可无,都无所谓。小孩子都喜欢挖鞭笋,是想借挖鞭笋到竹园里聚众疯玩。

夏天的午后,大人们都要在家睡会儿午觉。小孩子们都不愿睡午觉,还要吵闹,就被大人赶出去,或自约几个小伙伴到竹园里去挖鞭笋。

我们村里有个多户人家连在一起的大竹园,且离村子较远。火辣辣的太阳把地面炙烤得像火炉,赤脚踩上去烫得让你非快跑不可。我们都是拿着割草的镰刀去挖鞭笋的,先跑到田边割一张芋艿叶当遮阳伞,然后跑到大竹园里,顿时就感觉凉快了。

来到竹园里,大家都不会急着挖鞭笋,而是有人先翻几个竹跟斗(人站在两棵竹子中间,弯腰反手,双手分开,各握住一棵竹,双脚并拢跳起来,人就悬空翻了个跟斗);有人先爬会儿竹,从这棵竹子上跳跃到那棵竹子上。我们的吵闹声打破了竹园的宁静,惊得午休的鸟妈妈扑楞楞地飞出来,然后大家就仰起头,指手画脚、七嘴八舌地寻找鸟窝,什么竹叶青鸟、十姐妹鸟,一旦发现,雏鸟们都难逃厄运。

玩瘾过后,大家才开始挖鞭笋。挖鞭笋首先要在地面上寻找地下是否有鞭笋的痕迹——地上的裂缝。如果地面上的裂缝较大或泥土向上凸起,下面肯定有鞭笋,而且挖起来容易,鞭笋也较大;反之挖起来不容易,鞭笋也较小。但也有的鞭笋像小孩子躲猫猫似的藏头不藏脚,在地面露出一点点。这一点点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青色。这种鞭笋我们称它为青头鞭笋。青头鞭笋都不大,且较老,利用率是最低的,只有一个尖头是嫩的。最好的鞭笋不是在竹园的竹子底下,而是在竹园周边被翻垦过的熟地里,那土地肥沃又松软。凡有鞭笋都是没见过阳光而白白胖胖,很嫩的,利用率非常高。

挖鞭笋的乐趣与钓鱼的乐趣一样,不在于吃,而在于发现的那一瞬间。当发现一条大裂缝后,用镰刀使劲地挖啊挖……当泥坑里露出一点点鞭笋的白壳时,谁都会惊喜地向同伴们大声叫喊我挖到一支大鞭笋啦,引来大家围观。然后按照鞭笋的走向,把泥坑挖大,估计鞭笋的长短、嫩老后,就把它砍断,把鞭笋挖出来,再炫耀一下。鞭笋挖得多的人总会引得小伙伴们或夸奖、或羡慕、或自咒倒霉,就感觉很有成就感。

几十年过去了,鞭笋年年都吃,或与咸菜、豆板、番茄等炖汤,或与咸菜、毛豆暴炒,或与豆腐搭配……凡有鞭笋相佐的菜都是我喜欢的菜,只是几十年不挖鞭笋了。

去年有个已拆迁的邻村人送了我一些非常粗大的鞭笋。我知道曾经不起眼的鞭笋,如今是味道鲜美的农家地头鲜,物以稀为贵,它的身价在逐年增高,一把品相一般的鞭笋都要十几元、好的要二十多元。我不好意思收下。她说没关系,她已经卖了4万多钱了。我大吃一惊:这么多的鞭笋到哪里去挖?居然卖了这么多钱。她说早上开着电瓶车到土地已征用,房屋已拆迁,但还没扒平、建设的村子里去挖的,又没花任何本钱,只是付出点力气。我想起妹夫家的小河边有几十米长的竹园。他辛辛苦苦地从稻田里挑了许多泥倒在竹园里,既想保住水土流失,又想粗壮春笋、鞭笋,结果鞭笋都被人家挖光。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今年夏天,听妹夫说今年天热又不下雨,泥土硬得像石板,没人来挖鞭笋,主要是鞭笋长不出来。中秋节前下了一场大雨,中秋节时,我们到妹夫家聚餐。我一到他家,就找了一把镰刀直奔竹园去挖鞭笋。看到地上的裂缝,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坑也挖不深,下面的泥土硬得镰刀都被弹起来,只得放弃,结果只挖了几支青头鞭笋,已筋疲力尽。台风来时,又下过雨了。我想这个国庆假期,我还要到妹夫家去挖鞭笋。

听了同事的话,聊了我们年幼时挖鞭笋的许多有趣事后,我时不时地想:今年不同往年——鞭笋这么难挖,价格这么昂贵,这位朋友送了我们这么多的鞭笋,我们该如何回敬他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年07月21日
后一篇:老管(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