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坟随想

(2022-04-20 15:08:54)
标签:

原创

分类: 杂七杂八

          上坟随想

 

今年清明风和日丽春光明媚,但因为疫情,大家都乖乖地待在家里祭祀,不去墓地上坟。有人家的祖宗在外地路远的公墓,有人就在网上遥控祭祀一下。我觉得太可笑了,假如这些祖宗们真的地下有灵,不用说你在网络间画饼让他们充饥,就是真的食物,他们也无法接受这份时尚的孝心啊!有人家的祖宗在本地就近的城市公墓,有人就托专人代为祭祀一下,呵呵,祖宗们不认识这些子孙,也许还不敢享用呢。我们家的祖宗都在本地乡村公墓。听说乡村公墓敞开的地方用铁丝网围住了,不过,有人就在清明时千方百计进去上坟。我想迟点、早点去没关系,特殊情况嘛,他们肯定会原谅自己的子孙后代们。

昨天依然是个好天气,因为疫情有所缓解,我们和大弟家一起去乡村公墓上坟了。这个乡村墓地以一垛矮墙把它隔为南北(先后)两块。南面有大门,大门两边和东西两面有绿灌木树围着。北面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所以是敞开式。我的父母在南面,爷爷奶奶和公婆是地被征后迁移过去的,在北面。

车到公墓停车场,我们下车后发现北面围着的铁丝网上有一块关于暂停祭扫的通告。走近一看:墓地里面的杂草全部清除得干干净净,松柏修剪得整整齐齐;花儿盛开,彩带飘逸。原来,铁丝网与围墙之间留着能供单人进出的口子,围墙与南面的“树墙”之间也留着隐秘的口子。绝大多数人家已经去上过坟了。真的非常感谢上面有关人员和墓地管理人员们的人性化做法。

我们先到北面祭祀爷爷、奶奶和我的公公婆婆,最后祭祀我们的父母。

我公公婆婆的前后左右都是自己村上“钱”姓人家的墓,有我们的堂大伯、大妈,堂叔叔、婶婶等非常熟悉的人。

我爷爷奶奶的前后左右都是“章”姓人家的墓,也是我们曾经熟悉的人,大多是我们的长辈,也看到个别是我们的同辈,可怜因病早逝。

因为土地被征时都是一个村,一个村集体搬迁的,他们也同样集体搬迁到了这里。

我父母的前后左右大多也是我们熟悉的人,有几个人活着的时候甚至比亲戚还亲——曾经空闲时常到我家来玩,都抱过我们兄弟姐妹们,他们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人。虽然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比较久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下子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感到很欣慰的是:虽然我们的亲人离开了我们,但他们依然和他们曾经的左右邻居、朋友等熟悉的人处在一起,他们一定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我们一边走着、看着、议论着,一边鞠躬作揖,向他们行个礼。

这次上坟,我居然发现一块墓碑上有个我童年时期植入大脑的名字——“吴锚堤”。那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大姐对象的名字。一次我俩在上学路上,同学说她大姐终于找了个对象,叫“吴锚堤”。因为她大姐与我母亲同岁,在当时也算是剩女了,她是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工程师。我们在为这大姐找了对象而感到欣喜的同时,觉得吴锚堤——谐音“鹅(土话音“吴”)毛弟”这个名字太可笑了。如今我才知道吴锚堤早已妇唱夫随在此叶落归根了。我没见过这位大姐夫,也不知道他的职业。当时他还在恋爱,转眼已经作古。可叹:光阴似箭不待人,人生苦短如露尘。

我还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非常别致的墓。乡村墓地里的墓都是微微隆起的土墩,前面放一块小墓碑。这个墓砌了个水泥高台,高台上北、东、西三面砌高,台上可摆放祭祀的食品、香烛等。说它别致是高台旁边有个像东方明珠塔形状的,由两个不锈钢圆球组成的微型塔。看墓碑上的名字是我市的一位画家。我想,人已驾鹤归西去,标新立异有何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墓地,我想起曾经在网络间看到过的碑文,大意是:昨天的我,就是今天的你;今天的我,就是明天的你。对啊!不管医学科技多么发达,物质生活多么富有,子孙后代多么孝顺,我们的明天必将成为他们的今天。

为此,我们得好好地珍惜今天,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今生尽量少留遗憾。



              上坟随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意外收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