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行(2)--最大的华侨学府区集美

(一)
厦门集美可是不一般地方,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抱着观光目的来此地。
P1集美风景:
当车行驶此集美时,一边是新建现代化的集美跨海大桥,一边是东南亚风味浓郁的建筑,整个集美宁静而优雅,正是学生放假时期,游人也稀少,现集美大学已移到新翔安新校区,在集美能感受不一样气息。
按照景区导游标示指引,首先进入归来堂,看介绍才知建归来堂也是陈嘉庚先生生前愿望,也是集美人的愿望,希望像陈先生一样爱国华侨多多归来,鳌园是大概是每个到达集美的人必去,走在那有点庄严纪念碑下,仿佛能见证集美的历史变迁。

(二)

(二)

(三)陈嘉庚先生曾经资助过中学。

(四)龙舟池,每年会有活动。

(五)东南亚风味的建筑。

(六)厦门解放纪念碑

(七)鳌园内有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墓。

(八)
幸好认真看了景区导游图,鳌园后面是陈嘉庚纪念馆,的士司机电话约了熟人带我们进入,若大的纪念馆空荡荡的,游人2-3
人,全国大部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厦门集美是南方较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没有实行真是浪费资源。
P2鲁迅生平纪念馆:
8月1日至9月10日,厦门集美陈嘉庚纪念馆一楼展出了由陈嘉庚纪念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鲁迅生平与创作》专题展览。展览详细介绍《故乡》、《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正传》等10多篇鲁迅最脍炙人口的小说、杂文、散文,并展示60多件鲁迅遗物。
鲁迅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其作品的深刻思想,使后人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激发新的思考和创作的激情,他不懈战斗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终生求索改造民族精神“药方”的那种良知和责任感,以及难以企及的勤奋,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民族英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许是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感叹一番。
鲁迅在辛亥革命中,未置身事外,在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了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在他诸多作品中的广阔的画面,如《呐喊》、《彷徨》等等一些篇章,表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他站在启蒙思想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同时对辛亥革命失败以及改造国民性进行沉思和不断探索,是当今研究、探讨和认识辛亥革命最有价值的史料。
鲁迅的作品是值得终生阅读的,辛亥革命距今整整一个世纪,这场革命已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集体的记忆,因而《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展出显得更有意义,不仅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去认识鲁迅,认知辛亥革命,而且引导更多人去阅读鲁迅的作品,使鲁迅的精神为更多的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集美有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和一生事迹的纪念馆。
P3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纪念馆展示陈嘉庚先生生平大事记,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史料和实物,突出介绍了陈嘉庚“南洋巨商、矢志报国”“倾资兴学、情系乡国”、“赤诚爱国、教育立国”“回国参政、华侨旗帜”等部分,充分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作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一生。
陈嘉庚先生(1974-1961)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教育事业家,陈嘉庚从1994年始创惕斋学学塾到1956年间,在福建集美陆续建有各级(类)学校和附属设施,形成、个校舍林立、设备齐全的教育体系,即集美学校。在1921年,他又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在侨居海外近60年间,带头创办了五所华文中小学,二所中专学校,资助过其它一些华侨学校等。
陈嘉庚先生办学理念“爱国——救国——强国”,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陈嘉庚倾资办学67年的沧桑历程,集中地反映了他无私奉献、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