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驴行记(3):西江千户苗寨好一座露天博物馆

标签:
原创摄影旅游散记杂谈贵州 |
分类: 系列游记 |
(一)
(二)住在半山腰的苗家旅社,打开窗户见到千户全景,感叹壮观.
(四)很快夜幕就降临了,没有城市的灯火斑澜,但星星点点也蔚为大观.
(五)碰上端午节,主人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只有长辈入坐上头,其它成员好象没有什么辈分讲究,自由入座.
(六)这可能是聚会必须的,自粮的岜当酒,度数三十多度,每个人都跑不了,从长辈依次开始,一边吹着芦,一边唱歌,好不热闹.那天我们被他们灌醉了
(八)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十二)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十三)头上梳子很有特色,此苗家也称"花梳苗",小孩背包也很有特点.
(十四)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十五)传统工艺蜡染,原料可是板兰根呢.
(十六)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
(十七)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其中,鼓藏头与活路头一样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二十)西江有个自然村是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二十一)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二十三)西江开发后带来新气象,商业氛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