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不老神果--枸杞
在银川旅途中,导游给我们带到枸杞种植园参观,未到银川就久闻枸杞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我曾喝过枸杞茶、品尝过枸杞洒和枸杞奶,吃过以枸杞当佐料的菜,但未曾见过枸杞树,虽说游枸杞园是导游精心设定一个“套”,其目是推销土特产,但我们也心甘情愿地往里钻。

进入枸杞种植园,讲解员给每人手中放入20左右粒枸杞,叫我们品尝,一听我们是从浙江而来,就投其所好告知本枸杞种植园是浙江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基地,我们团队的团员都是些老“江湖”,很能把握购买尺度,大家也就一笑而知静下心来学知识,认真听讲解,讲解员告知枸杞,在植物分类中属茄科,树龄可达百年以上,由于其“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得枸杞名。讲解员还给我们讲有关枸杞的美丽动人传说,相传战国时,在秦国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养老母勉强度日,当时秦国吞并六国,农夫被召边疆征战,经过百场战役,归来时已是满脸须发,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讨吃,饿殍遍地,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农夫担心老母与妻子现状,回到家,见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很是惊讶,问妻“路见乡邻皆饥,唯母与尔饱满,何也?”妻对曰“尔从军后,吾终日劳作,勉为生计,去今之年,蝗灾涝害,颗粒无收,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方免其饿”。其母曰:“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命已殒矣!”顿时喜泣,对妻更为敬之。邻人闻之,争相采食,谓之枸杞食。
查资料所示:枸杞在我国宁夏栽培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列为“贡果”。时人曾赋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四味配伍成丸,有一长者常服之,竟“寿百岁,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津强健”。上述传闻未必可靠,但枸杞之“滋补疗虚”的功效,正如古药书《本草汇言》所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枸杞通常年开花两次,夏采者称“夏果”,秋采者谓“秋果”。鲜枸杞子色泽艳红,似纺锤形,状如枣核。经传统工艺加工后,干枸杞子,久贮不腐。据大量测试数据证明,枸杞子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颇为丰富,不仅含铁、磷、钙等物质,被国际上公认为“富集锂”的植物,而且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维生素、甾醇、甙类等,枸杞子营养丰富,药效显著,且服用方便。枸杞子的服法有四种:一是可以鲜食,新摘的枸杞子晶莹红润,汁浓充盈,味甘润口,每日可食十克左右;二是将枸杞子单独或加入复方遵医嘱煎服;三是置酒中浸泡,通常一市斤枸杞子加高级酒三市斤,浸泡两周即可供饮;四是将枸杞烹调入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