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法源寺》。
(2025-06-05 17:34:16)
该书是李敖的名著。李敖对该书评价挺高,我倒看不出这本书有何高明之处。本书虽是历史小说,我却感觉不出太多的历史感。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读者都比较熟悉。像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像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大刀王五。
作者认为二十世纪的小说难写。特别是面对后现代影视的挑战,小说将面临视觉映像上的落伍和传统媒体上的败绩。因此作者认为小说必须加强仅能由小说来表达的思想,才能有前途。
在本书中,作者力图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对读者熟悉的事件往往是一笔带过,而着力于描述人物的思想。
我目前从书中读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二十年后再读,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