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浮石潭的往事
(2015-10-04 18:06:33)
标签:
情感 |
分类: 浙江 |
当我们走出衢州城的北门,向北行进一公里,就到达自古闻名的浮石潭。宽阔的衢江自西南向东北逐流而下,北岸的丹霞地貌岩崖在此迎面拦阻,形成一个弧形弯道。弯道水域辽阔,烟波浩渺,南岸为滩地,北岸为悬崖,一泓深水,水碧如玉。两块奇石浮立在江心,不论涨多大的水,很少被淹没,就好像浮在水面上一样,被人们称为“浮石”。这就是千古闻名的浮石潭。
根据地质学家考证,此二石在一万多年前与江北岸岩石原连为一体,只因流水的无情冲刷,终成“孤身”,陷于深水之中。到唐代,白居易来浮石潭,景观已发生变迁。他见二巨石突兀江心,便展开丰富的联想,随即赋予它“浮石潭”之名,有“浮石潭边停五马,望涛楼上得双鱼”的诗句。浮石原来是有角有棱的,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经过水冲石磨,才逐渐变得圆滑无棱。
千百年来,关于浮石的来历,在衢州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元代末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打衢州城。但衢州地势险要,三面环水,城高墙固,起义军一直攻打不下来。日子一长,粮草已尽,起义军疲惫不堪。朱元障为了保存实力,便带领起义军撤退。
当起义军来到衢江岸边时,只见江面上波涛滚滚,江上无桥又无船,而后面的元军正在大举追赶过来。朱元璋面对大江,仰天长叹道:“被鞑子俘去,不如死了干净。”说着就率领官兵纵身投向江涛。就在这时候,潭上突然浮起两块大石头,把所有的红巾军全部托住,飞快地往北岸漂去。
等到后面的元军来到江边,只见红巾军已经登岸。元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个呆立着,连箭也忘了放。等朱元璋上了岸,元军首领才醒悟过来,也想搭浮石过江,追杀红巾军,大喊:“浮石过来!”浮石果然漂了过来。元军蜂拥而上,浮石缓缓向北浮动。漂到江心时,浮石忽然不动了。紧接着,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元将急了,可是他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这时,一个巨浪劈过来,浮石一歪,元军连兵带马全部沉入江底。
后来,朱元璋重整旗鼓,率领大军一举攻破衢州城,这个潭从此被人们称为“浮石潭”,这个渡口就叫“浮石渡”。
浮石潭风景奇丽多姿,在风和日丽、江水平稳的日子,来到潭边漫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那突兀江心的两块奇石,必然会引起你许多美妙的联想:一会儿,它们像两片风帆,在粼粼水波中飘然远去;一会儿,又似一对情侣,在尽情地倾诉思念之情;恍惚中,又如巨人举起的一对拳头,在空中舞动,像是在欢呼取得了胜利。
一旦山洪爆发,浮石潭就会一改过去的和颜悦色。上游水至,汹涌奔腾,白波陡立,奇石没于水中,明灭莫辨,行止难分。等得水势下降,江流也渐趋平稳,沉没的浮石,又慢慢露出水面,像一个打不垮的硬汉子,傲然挺立在衢江之中。前人诗云:“此心不消随波转,砥柱中流若许年。
唐、宋、元、明的时候,前人在浮石潭边建有“望涛楼”、“观澜亭”,如今楼、亭等古迹都已不复存在。现在,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江面,衢江南北两岸的交通畅通无阻,浮石潭的面貌也已经完全变了。唯有那两块历尽沧桑的奇石,依然屹立于衢江的深水碧波之中。
后一篇:浙江省各县市最高峰及其高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