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父母亲子教育社会信仰基督残疾海外家庭情感感恩关爱 |
分类: 心路历程 |
那天,我匆匆赶过去接子恩。一位妈妈拦住了我,满脸疑惑地问:“你是不是还有个大儿子?”
“是。怎么了?”我第一反应就是毛毛可能闯祸了,马上紧张地反问道。我不知道这位妈妈的姓名,但同是中国人,这两天来,打过几次照面,也不算是陌生人了。
“你那个大儿子怎么好好的?”她看着轮椅上的子恩,皱紧眉头,神情忧伤地说。
她的问话让我觉得很无理,来英国读了博士,难道忘记了中文的正确表达方式?可英文也不会这样表达呀!刺耳的问话,好像少了一句潜台词:你大儿子怎么不坐轮椅呢?
我知道她一定不是这个意思,但我实在接受不了如此问话。我看着她的眼睛,面带微笑地说:“感谢主,大儿子是好好的。可你觉得我的小儿子有什么不好的吗?”
我的回答让她有些尴尬,她一定觉得做轮椅不好,但她不愿意伤我,并没有说出来……她哪里知道,轮椅对我们来说,就像近视的人戴眼镜一样,早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子恩这时正跟一位数学系的大学生老师做数学题。那位妈妈默不作声地看着子恩的运算,半响,她压低声音,充满神秘地跟我说:“不过,他很聪明的,以后可以考公立重点中学!”
“呵呵,公立重点不见得是唯一的出路。”我已经看见她的追求,她一定是那种“上茅坑还要搬块砖”的妈妈……
“哎!这你就不清楚了!”她白了我一眼,说:“公立重点跟普通公立中学当然不一样,人家百分之七八十都进重点大学!”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因为我发现我们不在同一频道,所欣赏的节目各不相同。那位妈妈充满自信,既聪明又有智慧,我在她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不清楚”,而她则是个实实在在的英国教育“百事通”。如果她知道我们家毛毛已经在公立重点中学读第二年,不知道我是否会变得“清楚些”?

避开那位智慧妈妈的谈吐,我确实不能苟同那位妈妈的育儿理念。我并不把公立重点中学看成孩子的归宿、家长的奋斗目标。上学期,我甚至想把毛毛转回我们镇上的普通中学读书,我觉得孩子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每天近三小时的车程确实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干扰,奶爸总觉得过早把孩子推向了社会,孩子相应地过早承担了明辨是非的责任。重点学校也会产生垃圾,普通中学不乏出产精英。孩子读书成绩优秀只能说明是个好学生,但不能证明他是个好员工、好父亲、好邻居……《圣经》说过,每个人的恩赐不一样,能做的事也不一样,功用也有分别。在子女的教育上,我们往往会忽视言传身教,忽略孩子的品质培养,而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结果。品质对我来说,是永恒的,会受用一辈子。考试结果则是暂时的,太多的事例早已证明,它并不是通向美好前程的金钥匙。我不会刻意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多么优秀,更不会挤破头皮让孩子事事第一。倘若他们做好本分的事情,凡事有爱人之心,体贴别人,我就会为他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