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知了变了声

标签:
一路走陆斤六知了叫声坟山竹杆网袋城市文化 |
分类: 闲言碎语 |
在拍摄期间,知了的多次叫声真的吓死我好些细胞,我竟然开始害怕这个儿时玩弄于鼓掌小昆虫,是城市里的知之不一样,还是人长大了胆子也会变小?我不禁问我自己!知了有个雅称“蝉”,与“禅”同音,多了几神圣的意味,也许我的害怕也就是对其的几分敬畏吧!
知了作为一种自然界弱小的生命个体,而它“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这一生命规律却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在古代诗歌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而能在诗词中博得美誉的要数唐朝,当然这跟唐诗的发展不无关系。“别愁逢夏果,归与入秋蝉”之类的富有寄托而又体现特定意象的诗比比皆是。
至今,知了到底是不是瞎子,还没有定论,雄知了到底是不是聋子,亦有多方意见,也正是蝉的这些迷给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一般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甚至更长,破土而出羽化后,尽情歌唱。北美的十七年蝉,十七年蛰伏,才换来一个月左右的成虫生命,叫它如何不气趾高昴拚命大声歌唱呢?
也不管是乡村里的知了,城市里的知了,中国的,国外的,盛夏应该属于你们的,尽情的叫吧,叫得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