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壁雌虎窟顶大正藏萨埵太子 |
分类: 文史 |
别人咱管不着,从自身做起吧,冲澡时将水龙头尽量拧小,拒吃沙葱,都是为此。现在游贺兰山淋了雨,只要能让多降一些雨水,别说只是冷了点,就是再受点苦,那也不算什么,最好能像家乡那样阴雨连绵数周不止那才好呢。如此,想起贺梅子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此,想到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典故,那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当年初临莫高窟,第一个研究的洞窟,就是编号第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就是其中的佛学本生典故,正是面对《舍身图》的那一霎那,先生即定下心愿,要如萨垂太子那样舍身于敦煌。先生去世后,部分骨灰便葬于莫高窟故居前,先生用他一生的行动,践守了诺言。先生墓前,我恭恭敬敬上了一炷香。塞纳河畔,罗浮宫,重庆,大漠黄沙,月下纵马驰骋追陈芝秀,文革,韩素音,总理....缅怀着先生的人生轨迹。墓前,伫立许久。
《大正新修大藏经》之{投身饲虎缘起}记载:
一日,王与妃携三子率群臣出游。王倦,暂携妃小憩。三王子悦然,穿梭丛林嬉戏。忽见一雌虎哺二幼虎。雌虎饥饿,羸弱枯瘦,意欲吞噬幼虎。
小王子见而问兄:“雌虎羸瘦将死,欲食子矣?”
兄云:“倘雌虎饿死,幼虎无哺,亦必死。”
小王子云:“何能令雌虎勿食幼虎?”
兄曰:“当以鲜肉及血饲之。“
小王子问:“以人之血肉饲之,可否?”
兄曰:“虎当可活,人死不能复活亦!”
待兄返觅其弟,惟见血迹,白骨零落。
摩诃萨青王子舍身饲虎,死后成佛,投往兜率天。运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界。忽见己之残骸散落,父母兄弟围而悲泣。随即离天界,立空中,规劝训谕曰:
“吾乃摩诃萨青,施身饲虎,因此功德投兜率天上。生死世间常情。望修持善事,勿陷忧烦之中。”
王归,命造七宝塔,厚葬子尸。
《法华经》云:“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贤愚经》卷1《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见《大正藏》第4册,第352页。
(2)《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见《大正藏》第3册,第424页。
(3)《金光明经》第4卷《舍身品》。见《大正藏》第16册,第353页。
(4)《合部金光明经》卷8《舍身品》。见《大正藏》第16册,第396页。
(5)《金光明最胜王经》卷10《舍身品》。见《大正藏》第16册,第450页。
(6)《六度集经》卷1《布施无极章第一》。见《大正藏》第3册,第3页。
(7)《经律异相》卷31《乾陀尸利国王太子投身饿虎遗骨起塔缘》。见《大正藏》第53册,第162页。
(8)《纪律异相》卷32《萨埵王子舍身饲虎》。见《大正藏》第53册,第176页。
(9)《法苑珠林》卷95《舍身篇》。见《大正藏》第53册,第989页。
(10) 《法苑珠林》卷96《舍身篇》。见《大正藏》第53册,第996页~997页,全是四言韵文。
(11)《大唐西域记》卷3《僧诃补罗国》中“摩诃萨埵王子”条是指此故事。见《大唐西域记校注》第318页。
三、敦煌石窟中,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1)第55窟南壁、西壁 宋代绘
(2)第85窟南壁 晚唐绘
(3)第98窟南壁 五代绘
(4)第108窟南壁 五代绘
(5)第146窟南壁 五代绘
(6)第231窟西壁龛内南壁 中唐绘
(7)第237窟西壁龛内南壁 中唐绘
(8)第9窟中心柱东向龛内西壁 晚唐绘
(9)第72窟西壁龛内 五代绘
(10)第254窟南壁 北魏绘
(11)第299窟窟顶西南披 北周绘
(12)第301窟窟顶南东披 北周绘
(13)第302窟窟顶前部西披 隋代绘
(14)第417窟窟顶前部东披 隋代绘
(15)第428窟东壁门南侧 北周绘
四、绘有此故事的《金光明经变》在如下洞窟:
(1)第154窟南壁《金光明经变》 中唐绘
(2)第154窟东壁南侧《金光明经变》 中唐绘
(3)第85窟东壁门顶部《金光明经变》 晚唐绘
(4)第138窟北壁西端《金光明经变》 晚唐绘
(5)第55窟东壁南侧《金光明经变》 宋代绘
上述此故事画中,单幅组合画第254窟(北魏)中艺术性最高。把一个复杂的故事用大小不同的8个画面,组合在一幅图中,构图巧妙,层次分明,严谨有序,主题突出,场面动人,气氛悲壮。图上部中间是太子三人,西侧(右图)上部为太子刺颈跳崖,下为饲虎;东部(左图)下为二兄见尸骸回告父母,东上为父母抱尸恸哭和起塔供养。这幅画,由于历史久远,颜料中的铅逐渐氧化发黑,不甚清晰,即便是我手上现有的一本精品版由敦煌研究院编篡的莫高窟图片集,(敦煌相关书籍,花费了偶不少银两,心疼中)亦是差强人意,可惜了!
第428窟(北周),宋人有幸身临其境!幸甚!这是萨埵本生壁画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完整,全图宽1.9米,长4.2米,总面积约8平方米,分3层,共绘18个画面。整个画面呈“S”型走向。
五、全国其他石窟中的此故事画:
(1)新疆克孜尔石窟中,此故事画考证清楚的是第7、8、13、17、38、47、58、69、98、100、104、114、157、178、184窟,共15幅。其中第47窟后室左壁和第114窟主室券顶右侧画面保存完好。
(2)河南龙门石窟宾阳洞中有此故事的浮雕《舍身施虎图》。
(3)天水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北魏)窟顶东、北披绘有此故事的连环画,虽有残损,其规模是此故事最早最大的一幅连环画。
(4)酒泉市文殊山石窟万佛洞中绘有此故事的单幅画。
(5)庆阳北石窟第165窟中有此故事的大型浮雕式连环画故事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