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起来最抽象最难懂。尤其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常常把同学们弄得晕头转向。有的时候命题人还总是误导同学们。
(2019·浙江4月卷)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困、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A
)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 B. c. 4D.
这个题采用排除法我们可以很容易排除、 。因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存在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出社会意识的变化,错误﹔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与材料无关。
但是题目的解析说“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圈、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也说明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说法似乎欠妥。一个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若是“据秦简牍《日书》记载-----”,则没有异议;若是在“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圈、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中,这里的“社会意识”究竟是说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还是它们的名称“寓”“庑” 、“小内”“圈”、“困”、“屏”,应该说的是后者吧,那么它的“社会存在”又是谁,是建筑还是农牧业生产,搞不太准。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又是从何说起呢,如果是“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建房和农忙应该是两个活动,两个活动分主次,更像主次矛盾,如果是“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圈、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说成是主次方面应该可以,但是这里能不能表达“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似有不妥,再者这里材料的主旨应该是说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与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所以原题的解析那种说法应该是在耍无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