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应如何进行哲学的考后反思?
(2020-12-29 08:35:31)分类: 教育教学 |
哲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反思,当然这也是学好哲学的重要方法。哲学的非选择题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而设问包括知识范围和问题,所以进行考后反思也要注意三点,知识反思、问题反思和答案反思。
一知识反思:
哲学非选择题的知识范围一般包括两种定义法。一种是按照教材目录分为全书《生活与哲学》----单元---课---框(即黑色标题)---小目(即蓝色标题)和具体原理六级,所以反思知识一般要把它放在这样六层之下;其次还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一般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前者又包括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所以知识反思一般要归纳到几个知识板块之中。
例如1
材料一:恢复高考制度四十一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但高考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形势复杂,任务艰巨,注定充满荆棘。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改革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得改革的迫切性也更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克服,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高考改革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们要抓住高考改革这一历史性机遇,快马加鞭。
(1)结合材料一,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高考改革?
二问题反思:
哲学的问题类型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问“为什么”,一般问“…的哲学依据”或者“…的理由”例如例题的第一问“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类问题问“如何做” 例如例题的第二问“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高考改革”。前一种一般需从世界观答起答到方法论,再对材料进行分析:例题的第一问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代在变,高考也应变,所以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高考制度改革想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教育部决定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利于发挥教育国之计民之生,影响当下和关乎未来的作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后者一般属于开放性,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要在相近相似中反复比较,看看哪个原理与材料联系紧密,最紧密的放在答案的最前边,例如例题的第二问答案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积极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进改革.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同时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挫折.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努力克服高考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推进改革深入发展。
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角度定义知识范围,而知识范围又较为广泛时,还要注意照顾不同的知识板块,切忌在一个板块中回答的太多,而冷落了其它板块知识的运用。
三答案反思:
1.要认真研究参考答案知识有无超纲,知识与材料的结合是否紧密和典型。本次月考的37题第二问“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我国空间站航天员挑选及其搭配的科学性”其答案就存在超纲的问题。它的参考答案是
2)a.整体统帅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分)综合考虑航天员的多个因素,搭配了4个飞行乘组。(1分)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2分)在飞行乘组中,指令长对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所以由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担任指令长。(1分)
c.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2分)航天员的素质是由身心素质、知识储备等要素构成的,所以挑选航天员要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查,寻求最佳人选。(1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而在教材中系统优化与整体与部分是并列的关系,二者都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之下,系统优化应该属于超纲,这是答案的败笔。
2.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自己答案可取的地方有多少,差距有多少。比较优劣时,既不要目空一切,老子天下第一,别人的东西一点也瞧不上;也不要如数照搬,妄自菲薄,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聪明来自于在实践基础上的追问和反思。“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惘”。不要怕错,大胆的试;不想错,认真地审题,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力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持之以恒就会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