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新高考(山东卷)考场优秀作文3篇
(2021-02-08 10:33:02)
标签:
新高考山东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范文 |
2020年全国新高考(山东卷)考场优秀作文3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隔疫不隔心,万里犹比邻
河南省中牟一高
当疫情播报代替了爆竹声声,当足不出户代替了走亲访友,当网络联系代替了见面聚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疫情让我们相隔万里,疫情又让我们心心相连。
什么是距离?距离是对生命的安全划线,是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
一段肆虐的疫情,一节人生的课堂,一次严酷的大考,一个大国的担当。疫情之下的隔离让国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但无处不在的爱心又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在春寒料峭的鼠年,那些逆行的身影如缕缕春风温暖你我,那些无言的值守如汩汩暖流涨满城池,那些坚毅的目光如道道利剑划破黑暗,那些铿锵的誓言如声声春雷驱散病毒……“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打,梅花依旧向阳开。”病毒无情,距离是对生命的敬畏;人间有爱,联系是对爱心的诠释!
什么是距离?距离就是你我虽相隔屏幕,但却因知识而互动,心心两连!
你看,远在四川深山老家的杨琴老师,每天冒着寒风在山上找信号为学生上网课,还乐观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你听,“我明明是个老师,病毒却把我变成了主播”,西安的吴老师每天在山上盯着手机屏幕,风雨无阻……诚然,他们可以以距离市中心太远、“大山信号不好”为由让其他老师给自己代课,但是他们没有。面对与学生的距离,他们用真心、热心和耐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们用实际行动述说着教育的真谛!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我们虽距离遥远,国籍有别,却能联手抗疫,协和万邦!
正如王昌龄所诗曰:“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各地“白衣逆行、驰援武汉”让全国上下心心相连;日本华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标语拨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弦;俄罗斯“默默支援、源源不断”的物资让中国人民倍感温暖……疫情使中国人民不再能亲自去天安门广场瞻仰国旗,但却让五星红旗的精神长驻进了人们的心里;疫情让人们密切了家国情怀,疫情让世界见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距离是形式,联系是内容;距离是现象,联系是本质;距离是秩序,联系是使命!
隔疫不隔心,隔离不隔爱。空间的距离虽然遥远,共克时艰的决心却让我们心心相连。我们坚信:阴霾压顶,但终会消散;曙光虽远,但终会到来;距离虽远,但我们仍能共扬一帆!
拉开距离,密切联系
青春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缤纷画笔的画师;青春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品酒师;青春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为防疫,不扎堆,不聚会,网上办公,线上教学,只为拉开距离;为抗疫,勇担当,勇奉献,传递温情,传递力量,自能密切联系。(运用工整句式,简要概括材料,并提出“拉开距离,密切联系”,照应题目)
疫情就是一次大考,我们用“拉开距离”的应考姿态,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积雪融化汇进了江河,枝头摇曳着生命的歌,那碗久违的热干面穿越时光,重新驶进人间烟火。在风雨同舟、守望相助里,我们的心与心贴得更近,联系得更密切。(过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
距离意识就是一种生命至上的意识,它以生命为圆心,以健康为半径。回顾历史上那些骇人听闻的疫情灾难——鼠疫、天花、白喉、疟疾、霍乱、禽流感等,无一不让人为之战栗,而今的新冠病毒更是来无影,去无踪,狡猾至极,残忍至极,悄无声息地就吞噬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拉开距离就是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就是封杀了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病毒的传染性绝不会顾及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毋庸置疑,拉开距离,就是保护自我、保护他人的明智选择,是呵护生命、尊重彼此的社会责任,是应对疫情的大智慧。(运用类比,把新冠病毒和历史上的疫情进行类比,并论证拉开距离的重要性)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距离的远近,永远不能衡量心灵的亲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可能不是天与地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的面前,人心却隔着肚皮。还可能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抑或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引用诗词,并论证“距离的远近,永远不能衡量心灵的亲疏”这一分论点)
拉开距离和密切联系从来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而是防疫抗疫的亲兄弟。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人间盛情。疫情期间,我们亲眼见证了什么是中国担当: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快递员顶风冒雨,辛苦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运输;教师坚守岗位,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在疫情面前,全国上下一盘棋,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我们意气相投、同仇敌忾,我们仿佛终身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一切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成为一座孤岛,我们是患难与共的“生命共同体”。(运用比喻论证,论述“拉开距离”和“密切联系”的辩证关系,并论述在疫情面前,我们心与心的密切联系)
不曾忘,天降大难,逆风而行的钟南山;不曾忘,拼命为了使命,熬夜为了黎明的李兰娟;不曾忘,心有烛火,脚步蹒跚的张定宇;不曾忘,至坚至柔,毁家纾难的倪素英……正是这些美好和温暖融化了隔阂的坚冰,吹散了我们心头的雾霾,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成为我们密切联系的纽带。(运用四个概括材料形成排比句式,进一步论述“是美好和温暖成为我们密切联系的纽带”这一分论点)
家国安危事,青年肩上责。吾辈青年经此一“疫”,也成长了许多,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也会用我们的肩膀去承担起这个世间的“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结语,引用、化用诗词,指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和责任担当)
“疫”距离,密切“爱”
河南省巩义一高 郑俊彩
疫情,是鸿沟,你在那头,我在这头,无法相见,不能拥抱;疫情,也是锦书,你在那头,我在这头,携着爱意,传着温暖……
看,疫情拉开了你我的距离,却分明浓厚了你我的感情。
白朗宁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何其有幸,疫情不曾拿走我们的爱,反而使之愈深弥坚。疫情凶险,爱妻要奔赴武汉,他只说:“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病毒肆虐,开学无期,他们便化身主播,传道授业解惑,从未懈怠,从不停歇。疫情里,距离是她在武汉,他在家乡,他们却用爱情架起虹桥;疫情里,距离是老师在屏幕里,学生在屏幕外,他们却用知识汇成河流,共感这深情厚谊,这正是——“疫”距离,密切“爱”。
听,疫情隔断了你我的相见,却分明加深了你我的了解。
德国谚语言:“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幸甚至哉,相隔于疫情的我们却又相逢于疫情,相扶抗病毒。是谁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给我们送来了抗疫物资;是谁吟“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回馈他们以暖意氤氲?是谁高喊“武汉加油”、齐唱国歌为同伴加油,为家国鼓劲?疫情里,距离是他们在海洋那边,我们在海洋这边,却守望相助表真心;疫情里,距离是他在那扇窗,我在这扇窗,却共担风雨同扬帆,齐铸这相知相惜,这正是——“疫”距离,密切“爱”。
感,疫情定格了你我的冬天,却分明盎然了你我的春意。
《南方周末》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幸何如之,疫情为季节按下暂停键,我们用心绘出这锦绣之春。他说“不要到武汉”,自己却毅然前往;她说“我不能哭,护目镜会模糊”,转而暖语对病患;他,满身药袋,奔波于社区和医院;她,怀揣盒饭,辗转于风雨和医护。疫情里,距离是他们在疫区深处,我们蜗居在家,但他们用担当让我们安心;疫情里,距离是他们在那里,我们在这里,我们用感恩回馈逆行,同盼这春暖花开,这正是——“疫”距离,密切“爱”。
疫情是骤雨,泥泞了路,却拉近了心;疫情是烈风,凌乱了发,却坚毅了志。你道疫情无情,病毒犹毒,却原来,“疫”距离,密切“爱”,春天与美,虽迟必到!
(本资料参考《读者》新语文、爸爸妈妈都爱看等平台,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