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我顶着36度高温,逛到广州城隍庙,见识了一下用了两千万元“修旧如旧”的庙宇。

广州城隍庙在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祗的坛庙。去年10月31日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走进广州城隍庙,立马被这悬挂当中的大算盘雷倒?
据考证,大凡城隍庙都悬挂有大小不一的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也就是日进斗金宝器,所以算盘是告介人们要精打细算,除了有招财进宝的吉祥,还警示后人过日子要勤俭节约。
在台湾,多数城隍庙悬挂劝善的大算盘教化人心。
在西安城隍庙,挂着一面大大的算盘,算盘上写着“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老话。挂在老庙上的算盘仿佛在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顺其自然,人算天,必遭谴,人算不如天算。
切记“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原来城隍庙挂算盘,是跟城隍庙供奉城隍有关。城隍(城隍爷或城隍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兼管阴阳的神只,也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城隍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死者亡灵审判和移送之职。现被人供奉于庙宇称为城隍庙。民间有冤屈,有冤屈一般到县衙去告,告不准的就到城隍庙向城隍爷告状。“不由人算”,指人算不如天算,“早算晚算,人世间所有的账早晚都会算清楚的。”不管有多难算的账目、多大的冤屈只要让这算盘算一算就“清楚”了。
所以,算盘向来是城隍庙的象征,各地的城隍庙多数都以算盘为象征物。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据历史记载,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原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了一条长达280米的大街,城隍庙也拆剩大殿和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乞期都不对市民开放。
光彩重生的城隍庙大殿门。
大殿内是三尊城隍爷塑像,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龑(中)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左)和杨淑山(右)。
大殿很有道家格调
在净高12米的城隍庙大殿内,有4盏2米高的八仙红木大宫灯。
八仙红木大宫灯
被民间尊称为“刘皇”的南汉国刘龚漆塑像高达3.2米,是广州城隍庙的主神。
殿左侧
响亮……
海瑞
杨淑山
大门畅开
大小木鱼
超大木鱼
雕花栋梁
城隍庙大殿两侧的墙上镶嵌有大型壁画《开天辟地神仙眷》,是数十名画师花了半年时间赶制的,高度超过八米,壁画面积达240多平方米,共绘了132位神仙。

这幅作品,正准备申创吉尼斯漆壁画世界纪录。
演绎天上人间传奇,流光溢彩气派非凡。
漆壁画描绘着132位人物化的神仙, 传说的开辟世界之人盘古、化育万物修天补地的女娲、源于山川崇拜的五岳帝君,还有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海龙王、二十八星宿、十二生肖……都是中华民族自远古传说到上下五千年所产生的英雄、典范、人格楷模和圣贤忠烈,演绎一段段天上人间的传奇故事。
殿门外
殿外景
城隍庙大殿中间这个大台子,是用整块高棉花梨木制成的,重达3吨多。
蜷缩于街巷一隅的广州城隍庙,早已经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但曾几何时,它却是城市的灵魂。

广州城隍庙外景

古城隍庙与现代高楼

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在明清时期是广州城内的标志性建筑,规模比得上北京的城隍庙。一年前的城隍庙破烂烂,但现在城隍庙大修后,可以说汇聚了岭南建筑最精华的元素,三雕、两塑、一彩的精致工艺,明清风格的如意斗拱牌楼更显气派威武。
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Jay在广州游览时写的日记,记录了当时颇为风靡的“广州一日游”路线:从沙面到越秀山“镇海楼”,然后下山再到城隍庙和广州贡院。
如今,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周边环境也不错,交通也便利,不用半小时你就能游历城隍庙了,值得一游。
四面光摄影撰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