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哥窟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然而,绿工棚一架,立马大煞风景。请原谅,这是修复工程。

吴哥古迹历史悠久,大都处于坍塌、掩埋、污损、荒芜的状态;那么,保护吴哥古迹有啥招数?

第一招:木头支撑加护板 (见上图小红圈)

世界文化遗产要顶

小吴哥塔高,搭个木台阶供游人上去观赏,又保护了原貌。

走廊也搭木地板

著名壁画加护栏
不雅观也要顶
第二招:钢筋铁骨强支撑 (见上图小红圈)

不知上面有钢筋加固,游人大都快步速速通过?
用钢筋几乎是点到即止,四两拨千斤似的。

也许这的钢材太缺了?

但是,这种又不惜工本?强顶硬撑。

面对钢窗架,老外都看的大惑不解?

这几根钢筋加得不露骨。
这几根柱子的钢片连接,不认真看也被忽悠了。
从小红圈下方可见钢片连接着石柱子。
第三招:水泥灌浆充填补; 这一招造就了很多很多古代狮身现代腿。
古代狮身现代腿
南门是吴哥古迹的标志之一,门边的卫士头,用水泥修复的不伦不类?
著名景点斗象台的水泥块也很不协调。

新水泥柱子太不相称了。

女王宫稀有的红色砂岩雕刻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准作品。但那水泥灌浆太次了?
第四招:闭门谢客大维修;这一招让游客荷包受损失,古迹得以休养生息。

以前可以上的小吴哥最高塔顶,现在不让人上了。
局部搭棚慢工出细活,不管你游人的取景死活?像第一张图一样。
第五招:新型材料新工艺
吴哥古迹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岩石风化,吴哥古迹的灰绿色砂岩,强度不高,易风化,许多精美的雕刻都已经风化破碎,尤其是被雨水冲刷的石刻风化的更为严重。
在若干年前,有的专家在吴哥寺下层回廊做过加固实验,当时用环氧树脂对一部分砂岩构件之间的缝隙做了灌注处理,缝隙内还塞入了一些铁片。这种做法显然有悖吴哥古迹建筑结构的特点,因为吴哥时期的巨石建筑是不用粘合剂砌筑的,今天的维修自然也应该保持这个特点。为了清除嵌入墙缝中的环氧树脂和铁片,近年柬埔寨吴哥管理局专门聘请了有经验的专家,做了善后处理,为了寻找这些铁片,还动用了扫雷器。
然而,德国专家在吴哥寺石刻艺术品的保护工作中很牛,他们在吴哥寺风化岩石的加固工程中使用了硅酸乙脂类的材料,效果很好。据报道,德国人无论是在加固材料的选择、病害的检查和加固方法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第六招:见招使招非高招
由于,柬埔寨太穷,哪个国家支招来援修复都欢迎。结果就出现五花八门不伦不类的保护方法。
例如,对生长在砂石构件上的苔藓、地衣等微生物是否应该清除?用什么方法清除?对石构件之间的缝隙是否可以用粘合剂加固?对生长在建筑物上的树木是否应该砍伐等问题看法也不尽一致。若干年以前有人用化学药剂对吴哥寺屋顶上的苔藓、地衣等微生物进行清洗的实验失败后,影响了人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采用清水冲洗和一般的物理方法又不能从根本清除微生物对岩石的危害。
近年日本专家再次对岩石上的白癍和黑癍病进行清洗实验,据说当时的效果还不错,但不能持久,过不了多长时间又长出了新的苔藓,仍未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受欢迎的招数之一,中国援建维修队。
由中国政府财政拨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吴哥古迹周萨神庙维修工程,1998年开始研究,2000年动工维修。周萨神庙修缮工程的中国专家援建维修队有文物保护、建筑学、土木工程、考古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根据不同阶段和需要,分期分批地有序地进行施工,2007年竣工。大获好评。
现在中国专家援建维修队又继续帮助柬方修复另一处吴哥古迹--茶胶寺,作为双方合作保护二期项目,为期八年(2007年-2014年),投入3000多万元,计划2014年竣工。
综上所述,吴哥古迹作为国际拯救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柬埔寨人在采取什么保护方法,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修缮方法,包括把这些建筑构件妥善地归安复位,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展现出原有建筑的光辉形象,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期待着一个保存措施日益完善,修复方案科学可行,不断维修不断恢复原状的吴哥古迹。让大家到此一游,都觉得花20美元一张门票,不虚此行,才是我写此博文的良苦用心。
四面光 摄影 撰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