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看懂老外这个手势???
法国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宏大、最庄严、最美丽的皇家宫苑,1837年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
这座雄伟的王宫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在此流连忘返,散发着法兰西民族独有的魅力。
当然也包括这个让人似懂非懂,百思不得其解的手势。

气势磅礴的凡尔赛宫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它位于法国首都巴黎西南部18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一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按法国人所言:“没有来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可见凡尔赛宫在他们心目中有多牛了。

凡尔赛宫后花园这条花圃林木大道上有一百座很珍贵的雕像
因我们[星海之友]圈主──思泉是一位报道雕塑像的权威,我就不好班门弄斧了。
凡尔赛宫海神喷泉的海神──波塞冬铜像
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凡尔赛宫这里。
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1919年6月28日,在此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小的村落。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这一带的树林中建造了一座狩猎庄子。路易十三死后,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决定把它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从1661年动工,集中了当时最著名的设计家、园林建筑师,施工人员最多时达到30000人,直到1689年才完全竣工。
路易十四是法国一代明君,他同我国康熙大帝处于同一时代,同为少年天子;一个住凡尔赛宫,一个住故宫。
据考证: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史称路易大帝。他亲政55年(1661—1715)是法国专制制度极盛时期,在其统治下,法国一度统治欧洲,伏尔泰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路易十四的世纪”。
康熙皇帝(1654—1722),在位60余年,凭借其聪明才智以及爱民之心,不仅将中国的版图扩张,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和平盛世。中国历史上称康熙是“千古一帝”。
路易十四与康熙两人曾互有书信来往。路易十四喜欢跳舞,住大花园,活到77岁。康熙好诗辞字画,住故宫,少去圆明园,活了68岁。
哦,如此看来,善长跳舞,好诗辞字画,住大花园,才是长寿秘诀?

各国游人络绎不绝,频频举起相机干嘛?

他们是为了拍摄我身后:美丽的喷泉,园林如画的迷人景色。

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的集中表现。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我四面光历来对沾花惹草的静物拍摄很差劲,但来到法兰西的御花园,总得忽悠几张吧?

此时此刻想起自己曾经忽悠过的一篇得意之作: 花言巧语好忽悠
春暖花开多,花开话儿多。
……
有关花枝招展的忽悠,百花齐放,数不胜数。
君不见,恋人们花前巧语,滋润心菲,心花怒放。
殊不知,商海里花言巧语,信者必亏,让人心慌。
曾记得,每逢出门,“寻花尚可莫问柳”的忠告如雷贯耳。
常言道,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不采白不采!
言归正题,游览凡尔赛宫我有三个不懂,需向大家讨教。
三个不懂之一:这种紫兰色花棒棒上长小白花的花是什么花?

参观凡尔赛宫的国家历史博物馆门票八欧元,下午三点半后六元,排队的人就会更多。
前面游览的御花园和我的介绍一样,均是免费的。

法国也许是最多黑种人的欧州国家?

这伙黑哥们叫卖的大都是水货:山寨版的中国制造法国特产。

这位黑珍珠够酷吧?

三个不懂之二:她戴的是:耳环?耳锁?耳式MP3?

在凡尔赛宫大门口,我抓拍到这位老外的雷人手势。
三个不懂之三:谁能看懂老外这个手势?
正所谓:
花多惹眼花, 猜得心花花;
小耳配硕大, 招遥显酷娃;
手势摆手语, 立马雷人趴。
四面光 摄影 撰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