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败汉城到问鼎北京
当北京奥运曲终人散,我们历史性地获得大丰收的时候,俺四面光的归纳性总结要把时空倒退二十年。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军团299名选手参赛,仅夺得5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分别是:许艳梅、高敏女子获跳台跳板金牌;陈静、陈龙灿和韦晴光获乒乓球女单和男双金牌;楼云获跳马金牌。
那一次,东道主韩国以12枚金牌独占亚洲之首。汉城回来后,愧对江东父老的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离职。
当时中国体育的影响力有点畸型,只能赢,输不起?国家的经济实力、科研水平都不强,相反政治与体育联系的非常敏感。如:中国女排半决赛对苏联女排,那是政治仗大于竞技体育,巨大压力之下,五连冠的中国队在第一局比赛中竟然以0∶15败下阵来,最终以0∶3惨败。当时女排回国后,从主教练到队员,都被无情指责。这次女排不能在家门口卫冕,大家都很理性,很客观对待。然而,由于中国女排从主教练陈忠和到队员们,都把问鼎北京奥运看成是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拼回个铜牌也怪自己小组赛输的太亏。
有一点要特别反思的是:二十年前,中国男足历史性地打进奥运会,三场比赛一球未进,球迷很能容忍。这次,中国男足照顾入了奥运,进了一球,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但足协得到了全国球迷的痛骂。
二十年前,著名作家赵瑜写了一篇《兵败汉城》的报告文学,在神州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记得行内总结中国军团“兵败汉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首金”拿得太迟,后面的运动员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优势项目过于乐观,越是想为国争光,发挥越是心发慌?失常的赛果,让老外撰文大嚷:“中国尝到奥运的悲哀”。
今天,中国军团首日首金巧编排,天天金牌四面光,看的世人刮目相望,喜得国人天天弹冠!老外又狂赞:无以伦比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太伟大了!
当年,搞体育就凭一腔热血,苦练三伏,顽命硬拼;天天讲:从难从严从实战,大运动量(三从一大)。今天,我们科学练兵加巧劲,统筹安排讲实效。如:杨文军/孟关良的双人划艇500米再次夺魁,成功卫冕。就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科研人员对杨文军/孟关良一左一右下桨瞬间,每一块肌肉的爆发力进行数字化、程控化、信息化分析,并针对相关数据来刻苦训练,形成杨孟绝配的精彩冲线!
当年,以成败论英雄的实用主义思维,严重异化着中国人的体育观念。今天,竞技体育运动定位客观,既强调为国争光,也能理性包容胜负。这是我们对科学、对人性、对人类体育运动的竞赛原则的最好定位。国家利益、集体荣誉给予运动员的是强大动力与鼓舞。我们不再为狭隘理念、锦标意志、个人欲望而愈演愈烈。这也许正是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的最大收获之一!
从兵败汉城仅仅5块金牌,到问鼎北京的51枚大飞跃,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惨痛的教训。但是,有一些损失能理解又费解?例如:

刘翔伤退本来好理解,但有人忽悠:刘翔的号码“1356”把他压跨了!“1356”是代表13亿中国人56个民族。

有个别羽毛球队员很不理解到手的怎么是块银牌?

还是这位老外识货:金牌就是比俺的银牌漂亮!

最头痛的是布什与普京两大巨头,对中国问鼎金牌榜耿耿于怀?

尼日利亚获足球银牌的标语,可理解为:中国体操行,乒乓球更行,就是足球不行。

美国个别媒体最输不起,不按照金牌榜排名次,别出心裁地按照铜牌榜排座次。

而美国队队员输得服服贴贴,举起了大幅标语!
中国军团七大皇牌:乒乓球、跳水、体操、羽毛球、举重、射击、柔道在北京奥运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一举夺得39枚金牌,仅这些金牌就赢了山姆大叔,当然口服心服!
四面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