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回纪实小说
四十年杳无音信
作者
四面光
第十回:
赴南山真假淑芝患疑难
寻找小组遵照第七回“遵义会议”上,决定进一步扩大寻找区域与省份的指示精神,郑组长通过65届北小同学的同学的同学关系,在广东省公安厅计算机信息中心查得最新寻讯:
查遍广东仅有十一个陈淑芝,其中最符合条件的一个在深圳市南山区。该陈淑芝三年前从湖南迁居入户到深圳市南山区松坪新村70幢203号,年龄:66岁,职业:教师,从电脑提取的照片不是很清晰,但面部多处特征很相似。
看到郑组长的信息,全组上下一呼众欢,喜形笑语洋溢于手机屏前。
想不到得来全靠同学助,更神奇的是“南山区”地名与南华寺字谜乾坤十分吻合,增添许多可喜可信可贺因素,真是快乐寻找,趣味寻找!
组员们纷纷回信,恨不能连夜驱车到南山。
秘书容翎同学回信:“接到郑组长寻师线索,像似在迷惘中看到了一线光明,真想即赴南山,也可以到南澳补拍些海边的照片。”
会计罗树浩同学广而告之:“如果陈老师果真在南山区,成东奇的百元买一“筭”字很值!”
“哦,原来玄机在‘十八南’之外的南山,不枉我们南华寺一游。门票可以报销了。”出纳曾英的报销信。
摄影师何康钧同学回应:“我这段时间都在广州,照相器材、录音设备一应俱全,整装待发。”
广州日报记者曾佳报讯:“在广东报道此事,绝对是享受。”
新成员王凤萍同学网讯:“我在四个网吧上贴了《寻陈淑芝老师启事》,已有5820个阅读者,反应很热烈,回帖短信198篇,都很关心我们的寻找进程。最高兴的还是郑组长这一则喜讯。”
美食家王华伟同学直言:“我早就说了,盖棺都未必定论,即使是悬案也会有真相。这回怕是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唯独一个持相反态度的是任玉梅同学:“同名的可能性很大,迁居的复杂性很浓,是真是假仍存疑,但愿不是一忽悠?”
“同名同姓,又是湖南迁入、年龄66岁、职业教师,绝非忽悠,而是八九不离十了!”董临秦坚信不己。
翌日上午,在深圳工作的宋坚(宋乐娃)亲临南山欲会师,欲接恩师回韶关。
宋坚的先生保镖兼司机驾驶着雷克萨斯LS460奔驰在深圳往南山区的滨海大道上,坐在另一边的宋坚心里仍在寻思着四十年前最后见到陈老师的音容笑貌,模拟着一会儿师生重逢的场景,情不自禁地让秘书容翎群发一条短信:“相信陈老师很快就会找到了,等待好消息。”
揣着难以平伏的心情,小车来到了南山区松坪新村,直驶到70幢楼前,反复按203号门铃……
无声无应。
宋坚只好到物业管理公司询问。
“是啊!70幢203号户主是叫陈淑芝。”物业管理人员回答十分肯定。
“那203号户主的管理费、水电费都是按月来交,还是别人来交?”宋坚问。
“唉,203号有人在,只是昨天门铃坏了,你去按201的门铃就行了”。
重返70幢,宋坚上到二楼,见203门前摆有几盘花卉,也未细看周围,急急就去敲门。
随着略带沙哑“谁呀?”的应声,门开了,走出一位略带富态的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件流行款式的V领紧身笠衫,身上的胖肉一勒一勒的显露出来,积着赘肉的脖子上带着一条珍珠项链,圆圆的脸上两只小眼睛流露出惊讶的神情,粘住不少泡沫的手来回搓着。
宋坚一时竟怔住了,结结巴巴说:“我……我想找……找陈……陈……老师。”
“哪个陈老师呀?”
胖女人停止搓手问。
宋坚这下更懵了,连说了几个“陈”字,也未能把“淑芝”说出。
胖女人笑了,“我们这有两个陈老师,一个老的,一个年轻的,你是找老的?还是找年轻的?”
此时,宋坚已缓过神来,心里在嘀咕:“我找的陈老师该不是你吧?!”也难怪,四十年的岁月痕迹冲刷着师生之间永恒的记忆,她心里铭记陈老师的形象: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神是那么的清纯、透彻,姣好的容颜是那么的贤惠、可亲。虽然明白岁月的流逝会改变很多,但仍想着那个美好的印象,怎么说也不愿想眼前这个胖女人就是陈老师!
于是,宋坚反客为主:“你是陈淑芝老师的……?”
“哦,你找陈淑芝老师呀,你先进来坐坐吧。”胖女人边让宋坚进屋边自我介绍“陈淑芝老师是我们的房东,我女儿也叫陈老师。”听到这话,宋坚才松了口气,满腹的问号才一一放下。
攀谈后得知,该新村有十二个同龄学童,因父母中午不能回来照顾小孩,于是年轻陈老师家就办了个午托班,十二个同龄学童午间寄食宿于此。
“真是天下无奇不有,我们寄宿学校鼻祖──北江小学出来的,还头一回听说有午间寄宿生。”宋坚自言自语道。
望着窗外绵绵春雨,宋坚陷入沉思之中……春天,正好是我们师生重逢的妙季,春雨给万物充满生机,更孕育着万千美好的喜庆。
年轻陈老师的妈妈从厨房里忙了一会儿,又走出厅来说:“陈淑芝老师去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了,她住43幢。我正忙着要准备我的午托生回来开饭,你打桌上我女儿的手机,她知道你的陈淑芝老师手机。”
几经周折,宋坚真的与南山区陈淑芝老师通话了。电话里的口音,像似很耳熟。但毕竟四十年没通过话,宋坚也很难辩认对方是否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我是陈淑芝,请问您是谁啊?”
“我是宋乐娃,你北江小学的学生啊,陈老师!”
“哦,我肯定不是你要找的陈老师,因为我从未教过小学。”陈淑芝老师的回答,让宋坚的心里凉了一大截,把一切都退回到起点,把准备庆贺的全体寻找小组成员又推到难寻难找的第一线。
寻老师,
找老师, 电话里是陈淑芝;
叫老师,
问老师, 一问对方三不知;
这不是, 那不是,
“十八南”里有准信?
真遗憾!这个陈淑芝让我们仅兴奋了一天,满怀企盼也只是好梦一场,陈老师究竟在那里?真是这么难啊!
当天下午,重拾信心的宋坚给全体寻找小组成员发了一封公开信。
致全体寻找小组成员:
这次亲临南山区寻找恩师,乘兴而去,扫兴而归,虽很辛苦,却深有感触!寻找过程如人事工作一样,需要耐心,强调认真,务必到位,实干巧干,杜绝马虎。
陈老师早年患有胃下垂疾病,不排除她老人家辞世的可能性?这是我们极不情愿,最怕听到的消息……越是这样越令人心焦,就更迫切需要通过我们来证实!
但从我做人事工作三十多年的经验判断,陈老师改名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要把曾用名也纳入寻找范围。
我坚信陈老师仍健在,好人定有好报,好老师夕阳无限好!
我们还要认认真真,好好去找!去寻!加油!
宋坚
“要把曾用名也纳入寻找范围”宋坚这句话一语道破迷宫玄机。
假设一下,我们在公安厅户籍电脑上查陈淑芝,显示出来的全部是现名陈淑芝。那么,如果陈老师改名了,岂不是真正的陈淑芝还隐藏在“曾用名陈淑芝”之内。
世间多少事,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真是始料不及的谜中谜。
欲知寻找曾用名陈淑芝有何新线索?且看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