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分享会感悟--一个资深观察者的视角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分享会观察者感悟杂谈 |
分类: 社会学/社会工作/公益慈善 |
医务社会工作分享会感悟
--一个资深观察者的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生
黄 君
2011-4-9
http://s6/bmiddle/507f2500g76b610a1f465&690
个人简介:
黄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
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新疆创办“新疆阳光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从事学生辅导工作;
2009年1月至4月在深圳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事一线社工服务;
2009年11月参加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林护社会工作讲座培训之: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
2010 年11月至12月设计并带领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开放项目—— “共创成长路”工作坊;
2011年3月参加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林护社会工作讲座培训之:社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今天偷偷跑过去蹭听祝老师带领的华师首届MSW班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报告分享会,聆听他们在广州军区武汉总院实习的体验和感受,分享他们实习期间的欢笑和泪水,收获与反思,还有实习过后荡漾在心中的那份震撼与感动。
http://s6/bmiddle/507f2500ga31cb0303bc5&690
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实习病区的情况、分享了实习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以及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悟。作为一个聆听着,更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从他们的分享中可对此次实习有深刻的感悟:
http://s13/bmiddle/507f2500ga31cb3f4799c&690
一、助人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这次实习是同学自愿参加,所参加的同学高度认同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及其实践价值,急切渴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帮助病人和家属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从四个小组成员的分享中都表达了社工的大爱精神,如发现服务对象有需求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当社工自身感觉资源缺乏时也会出现无助感。
二、耐心的倾听
http://s11/bmiddle/507f2500ga31cb818720a&690
倾听是社工的第一个技巧,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能够让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信息,聚焦服务对象的问题,同时也有可能从服务对象的诉说中找到合适的介入点。医院实习的同学都很好地运用了倾听的技巧,也分享了他们各自倾听的方法和技巧。
三、仔细入微的观察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也是充分发挥各个器官功能的过程,不光用耳朵耐心倾听,同时还需要用敏锐双眼去发观察服务对象表现出来的各种状况和变化,特别是一些表露比较明显的非语言肢体动作。在分享中有同学提到,社工第一次向服务对象介绍自己时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反映,由此判断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接纳程度如何。在访谈过程中也会用心观察服务对象表情的变化及其出现的肢体动作,判断这些肢体动作传达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聚焦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四、肢体动作的恰当使用
社工在工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肢体动作能够打开服务对象的心扉,拉近和服务对象的关系,从而使服务对象接纳自己。如一病区同学在看到服务对象的手比较僵硬,需要有人按摩时主动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服务对象按摩。这一个肢体动作的运用不仅能够让服务对象心里感到温暖,也使服务对象从心里慢慢开始接纳社工,真正敞开心扉把心里的想法跟社工倾诉。
五、社工技巧运用
从四个小组同学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很多社工技巧的运用,包括同理心、对问题的聚焦、适当时候的自我暴露、支持技巧等等。如一病区的同学在面对患骨结核的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病情灰心丧气时,社工揉着患者的肩膀说“熬过去,你就成功了”。这就是从正面给服务对象回应,让她感受到有人和她一起面对目前的困境,能够增强她战胜困难得信心。二病区的同学在第三次探访中通过观察后说道:“我看你不太舒服,对吧?”,这是对服务对象此时状况表达社工内心的感受,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工关注,正是通过这些同理心的表达,服务对象开始逐渐接纳社工的服务。三病区的同学在这些技巧方面运用的更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作为观察者和聆听者的反思:
一、社工角色定位偏差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说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时角色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一点我们是肯定,那就是助人角色。如何正确理解“助人”这一行为是我们需要思索的。在医务社会工作分享会上,很多同学所理解的助人是传统意义的助人理念,是直接自己行动去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如碰到服务对象跟医生沟通不畅时,社工的做法自己去和医生沟通)。而社工所秉持的助人理念不是社工直接替代服务对象去行动,而是通过社工的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因此,社工不是代替服务对象去行动,而是与服务对象一起,通过社工的服务提升他们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如面对患者与医生沟通不顺畅的问题时,社工需要做的时去评估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升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技巧,然后再让其与医生进行再次沟通,而不是社工去包办代替,这是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的。
社工初次与服务对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是一门艺术,也是对明确社工角色的过程。在分享中很多社工的自我介绍是“我们是来帮助大家的”。这样的介绍给服务对象的感觉是我有问题可以找你帮我去解决,在无形当中也给服务对象一个暗示,那就是你能帮他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社工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跟蔡护士长在点评中说的一样,不能轻易给人承诺,因为一旦承诺出去又做不到时,服务对象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反差。就社工本质而言也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社工给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帮助,提升他的能力,最后还是要服务对象自己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医务社工在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说“我们是来看你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同理心运用不够
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接纳是社工开展工作的基础,同理心的运用是使服务对象接纳社工的技巧之一。服务对象只有感觉到社工能够与他感同身受,能够理解他的处境,能够敏感发掘他的需求,能够让他感觉到社工愿意和他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样服务对象才可能接纳社工,信任社工,这也是社工得以介入的前提。很多经验丰富的一线都一直认为,同理心的表达是很困难得事情,特别是恰到好处的表达同理心的难度更难一筹。因为我们没有经历服务对象现在经历的事情,不可能完全融进她所处的环境中去体验她的感受。但是我们还是要在恰当时候表达我们的同感,虽然不能完全的同感,但至少能够理解一些,能够与她感同身受,并把这样的感受传达给服务对象。从四个病区的分享中感觉到,同理心的技巧运用不够,社工在倾听服务对象的倾诉时可以适当给予服务对象回应,对他的处境表示同感,与服务对象一起悲伤,一起快乐。
如在一病区同学的分享中,当服务对象谈到她的病已经有13年了,原来很多医院都拒绝她。在这里社工可以运用同理心给予回应“我知道你这些年来过得很艰难,长时间疾病的煎熬让你承受了太多的苦痛,而医院的拒绝更是让人气愤和难过”。这样的同理心表达能够拉近社工与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感觉到你能够理解她,能够感受她的承受的伤和痛,能够慢慢向社工敞开她的心扉,让社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三、鼓励技巧运用不足
社工在与服务对象访谈的过程中恰当运用鼓励技巧能够增强服务对象精神力量,提升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渡过困境的信心。鼓励技巧的运用要根据访谈的进展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如上面提到的一病区的案例中,当服务对象谈到她承受着13年的病痛,很多医院不接受她治疗时表现出悲观情绪。社工当时的回应是“你要乐观”,但我们设身处地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换做我们自己承受着13年的病痛折磨,然后别人跟我们说“你要乐观”时,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应会是怎样?所以当我们运用鼓励的支持性技巧时可以换一种方式,从服务对象谈到的信息着手,然后非常贴切把我们的鼓励传达给她。
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个回应“这13年的时间里你过得太不容易了,要是我的话我都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了面对这些病痛。你很坚强,一直坚持着熬到现在,医院也接受你的治疗,慢慢地都会好起来,我们要有信心。”也许这样换一种方式,从同理心开始,然后过渡到鼓励的支持性技巧的运用更能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当然还有别的技巧也可运用,比如通过口述史让服务对象从她小时候谈起,一直到现在的状况,然后问她最困难是在什么时候?很多情况下最困难得时候并不是社工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已经有社工开始关注她)。然后再进一步询问“当时是怎样熬过来的?”。在服务对象谈完后给她正面的回应,让她感觉到自己过去的那种勇敢和坚强,还有那种对生活不息追求的精神。然后再根据现在她所处的情况给予正面的支持和回应“你最困难的时候都自己熬过来了,现在面临的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况且还有我们在一起,一起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行”。我想这样迂回式的鼓励比我们直接阐述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是需要社工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鼓励技巧。
四、需求评估
在还没分享会的时候有的朋友跟我聊起在医院实习时不知干什么好,跟服务对象聊过几次后就发现进展不下去了,没有话题可说。在分享会上听到同学们很精彩的个案汇报,也看到很多社工技巧的运用,很多很多好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结合自己和朋友聊天的反思,我发现是否在我们医务社工实习过程中缺少服务对象需求评估意识,不知道服务对象到底需要什么,没有找到合适恰当的需求点。从同学们的分享中看来,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不缺乏,但社工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每一项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评估,发掘服务对象需要社工也能够介入的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中部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在祝老师辛劳汗水的付出中已经初显成效,我们知道刚开始阶段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没有成熟发展思路可以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前进的道路上注定会充满荆棘和挑战。但我们会在祝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努力,把我们已经做得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技巧总结起来,不断反思在实务中的收获和不足。我坚信,在充满关怀和仁爱之心的祝老师和有社工情怀学生的努力下,中部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以上是学生蹭报告会的一点感想,也不知道是否正确,还请祝老师批评指正!
学生:黄君
201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