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人:要考试——更要会考试【太原师范学院 陈振孝】

(2013-12-14 10:00:18)
标签:

陈振孝

大学生自我修炼

太原师范学院

考试

会考试

教育

分类: 自我修炼与职业规划教学教案

职业人:要考试——更要会考试

一、考试,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舞弊行为,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试: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活动,即:“非开卷考试,除了题目,任何东西都不能看地做功课”。

     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按主办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的任务,并由主办方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二、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

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

三、考试的策略:考前指导应试技巧与策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有平时辛勤的努力。然而,有些平时很努力,能力实际上很强的同学在考试中却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其中有的同学是因为怯场,过度的考试焦虑影响了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而有的同学则是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我不会考试”。他们没有掌握应试的技巧与策略,考试中走的弯路太多,导致不能在分数上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现在的职业人要面临很多的考试,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考试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的结果。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考试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心态排第1位。既然考生的考试效果要受到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应当掌握一些可以扬长避短的策略和技巧。不然的话,将会使考生付出的努力功亏一篑。而要掌握应试的技巧与策略,不仅依赖老师的点拨,还有赖于考生平时的训练,在模拟考中培养考试的经验,体会技巧与策略。应试的技巧与策略到底有那些呢?

下面就考试的各个环节系统地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策略。

 ()考试前的准备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准备。考试虽然是教学和学习的继续,但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来临考生的心理总会发生一些非比寻常的变化。只有对考试的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这些变化向着有利于考试的方向发展。  

1.考前两天,择要复习,增强自信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通过自己的积极暗示,增强自信心。 

2.考试前夕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愉悦的情绪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

曾有一位考生考试前夜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度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博,可不能大意”。

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儿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凋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如果不复习实在放心不下,则可以在脑海中默默地回忆第二天要考试的内容框架,对要考的东西心中有数。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 

(1)吃早吃好。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2)欣赏音乐。出门前十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义可活跃思维:还可—面欣赏音乐;—面检杳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3)适时到校。一般在考前:十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4)缓行忌谈。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讨论考什么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扫而光。

(二)考试的技巧与策略 

    1、考试开始答题前五分钟 

考试时,通常提前五分钟发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好考生信息(如考生考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介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纵观近几年考试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并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考试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对于一部分心理素质不算太好、见到难题就心慌的同学来说,最好在老师发卷前先进行深呼吸,使自己放松下来,以调整到最适宜答题的状态。 

2、如何安排答题的顺序 

 一般来说,考试试卷的安排是从易到难。所以一般认为做考试试卷时也是顺着做。只要时间安排合理,做完试卷后检查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但是问题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考试试卷应有自己的答法。不必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面介绍的答题方法仅供参考: 

考生可以做完试卷,检查完毕,有时间再回头来做难题。因为检查试卷时,很可能从前面题目中获得某些信息,使后面的难题迎刃而解。

但如果考生对较难的题目只会几步,也要写上,因为考试判卷是按步给分的,这样就可以多拿几分。考试的试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试题量一般较大。故应有效地利用时间。

 

前面一般是基础题做起来比较简单,这就要求快速正确地答完。

后面是稍难的题目,这些题所用的时间应该约与该题所给分的大体相当, 即一道3分的题,应在3分钟以内答完,在保证对的基础上越快越好。

而最后的大题就属于拔高题了,给的分数也比较多,做题时也就要多花一些时间,但一般不能超过所给分数的时间过多,因为还要留出一些检查的时间。如果最后两题实在做不出来就不要浪黄时间了,回头检查一下前面的题,把所有该拿的分数全部拿到。  

此外,还要注意,遇到不会的题,一定不要卡着不动,放开它:有时间再回过头来看。否则,不仅答下面题目时间不够,而且会给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影响整个考试。 

3、如何解答试题  

审题是解答问题的首要步骤。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的一半,而错误的审题意味着全军覆没。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对不同的题型,考察的能力不同,解题的策略不同,评分方式也不同,你尤其要特别注意认真审题后再解题,下面分项说明几种主要题型的审题和解题技巧。 

4、答题技巧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理解清楚,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2)、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  

(3)、先易后难,敢于放弃  

答题的次序应尽量做到先易后难,这是因为一方面做容易题准确率高,用时短,能够增强信心,使思维趋向高潮,对发挥水平极为有利;另一方面如果先做难题,可能会浪费好多时间,即使难关被攻克,却已没有时间去得那些易得的分数,所以关键时刻,敢于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有些解答题第一问就很难,这时可以先放弃第一问,而直接使用第一问的结论解决第2问、第3问。       

(4)、先熟后生,合理用时  

面对熟悉的题目,自然象吃了定心丸,做起来得心应手,会使你获得好心情,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那些不熟悉的题目。有些题目需花很多时间却只得到很少分数,有些题目只要花很少时间却有很高的分值。所以应先把时间用在那些较易题或分值较高题目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5)、书写规范,既对又全  

试卷不是给自己批的,要给批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须书写规范,层次分明,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评卷人可能看不清,甚至找不到你的得分点,导致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却得了低分。因此做解答题时切忌只求结论,不顾过程,要力争既对且全,把该得的分都得到手。 

5、思维技巧  

(1)、先常规,再技巧  

大多试题都需要考你的常规思维,考你的双基,考你的运算能力,并不都要求你使用简便方法或根本就没有简便方法,所以解题时应先使用最常规,最熟悉的思路去思考,在我们常规思维受阻时,再去考虑有没有特殊技巧。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关系式法、守恒法、信息转化法、平均值法、差量法、淘汰法、类推法、讨论法等,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2)、先特殊,再发散  有些题目,上手较难,可以以退为进,从特殊情况着手,将普遍问题特殊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参数问题常规化,先解决特殊情况,再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将特殊情况整体化、抽象化、一般化,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可能会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使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得到简化。  

(3)先结果,再探索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出现了思维障碍,我们应想到“正难则反”的原则,先假设已有相应结果然后逆向思维探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新思路,常用的反证法、分析法都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方法。  

(4)、先联想,再转化

也有一些题目,往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最终解决还是离不开已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先联想到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再将它抽象化,模型化,完成从未知到已知,从实际问题到理论知识之间的转化,也有很多题目看似陌生,但若对其特征、特点、形式进行联想转化就不难发现,它们不过是我们熟悉问题的变形,于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复查技巧 

    考试答卷时,有的同学不习惯检查。问到他们为什么时,他们说:“一改准错”;还有的说:“我检查时总和我以前的结果相同,所以根本不用检查。”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考试时的检查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考场上,一秒值千金。考试时难题的关键往往是一般同学不容易想到的,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思考难题上不如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前面的题,保证将自己会做的题的分数都拿到。在考试中,尽量要留出—点时间专供检查用。作一次全面检查后,再尝试解答难题,下面简单地谈一下关于检查的几点建议: 

   (1).在检查时,不要忙于从第一道题开始仔细检查,而应迅速对整个试卷作个初略的检查。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是否已按规定准确地书写(填涂)齐全;答题卡上有无漏涂、错涂(错位错号),填涂的信息点是否清晰,卷面是否整洁。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或没有做完的题目,如有就抓紧补全。作答方式是否正确,尤其是有些试题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是否按照要求做到了;有无对错题号的,即把某个题目的答案写在了另一个题目的作答位臵上。当把这部分工作做完后,就可一道题一道题地系统检查了。如时间已经不多,也就重点复查有疑问的地方。 

    (2).要针对不同的题型分配检查时间、决定检查方式。一般说来,填空题、选择题要多安排—点时间,检查时要放慢眼睛的扫描速度。对于选择题,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意更改已有的结果。对于论述题、分析题,重点放在检查自己对题目要求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就要重新审查题目中的关键词。论述题和作文题还应检查基本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语病和需要补正的标点符号。计算证明题还可检查引用公式是否有错,量纲是否准确一致,计算结果是否与生活实际和常识相悖等。 

    当上面的工作做完以后,就可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检查自己分析问题的层次、思路是否明晰,阅读时要注意纠正笔误,适当增加少量的新内容。 

(3).采用逆向检查方式来发现问题。人们解决问题时,往往形成了—些习惯性思路或错误,如果仍按原来的解题方向去检查,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因此,可以采用逆向检查的方式。从结论推导到问题,从而分析整个思路是否符合逻辑性,运算是否正确。 

() .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

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

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且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 

     如果在考场上已经出现这些状况,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只能积极地采用一些调控措施消除这些情况带来的影响。 

     1.突然慌乱 

有时,考生可能因为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遇到钢笔坏了之类的意外情况,或是冷不防从脑海里迸出"我要失败了"等消极的想法,便突然慌乱起来。这种情况发生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征兆,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以全身高度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在突然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应该有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绵长、缓慢、深沉,呼气时也这样。第三个办法是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同时握紧一下拳头,这样能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状态。 

     2.瓶颈效应 

    瓶颈效应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这时考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瓶颈效应常伴随突然慌乱发生,并加剧慌乱程度。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调整呼吸;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另外,还可以暂时放下当前的题目,先做别的题,过会儿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会从其他题目中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呢!     

    3.身体疲劳 

    考试时,连续数小时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持续活跃、书写量较大的状态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现象。在考试前,考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营养,从而为考试储备足够的精力。在考试当中,要不时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这样,才不至于过分紧张或疲劳,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手指非常紧张,严重时感到握笔和写字非常困难,这是手部疲劳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一摇;也可以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做干洗脸五至六次,手便会放松许多。 

总之,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以达到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尽可能不失分,难题能得多少分就多少分,这是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相信,若你能在考场中做到了这些,一定能取得考试的胜利

四、会考试   总结

1.为什么要考试——目的要明确

2.考试要做什么准备(支持 心理 目标)考试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头脑保持灵活,心态要平稳。

3.靠平时,再聪明的人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4.考试时要怎么做(细心 思考 认真写字 不会的题怎么办)

5.考试时就是把你会的都答出来,这很简单。临场发挥需要一些经验,就像各种体育比赛,平时训练的好,比赛的发挥也很重要,这个需要积累。

6.考试的结果其实是考试之前就基本确定了的。考好了说明考前做的好,考不好说明还有很多不足。考试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代表将来.

新概念坛主:谢谢光临

p.s 转载请注明:本文章来源于新概念坛主博客http://blog.sina.com.cn/xgn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