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2018-01-24 23:38: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情资阅览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发明,都需要能够重复性地获得成功,不能时灵时不灵。公平地讲,发明飞机的荣誉确实应该给予莱特兄弟,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让人类第一架自带动力、固定机翼的飞机飞上了天,而且解决了飞机的动力和控制问题,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发明了一整套进行设计和改进飞机的方法。如果说自己试飞了两千次的李林塔尔是“猛匠”,那么莱特兄弟则是巧匠。他们兄弟二人打造了一个风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不断地提高机翼升力。兄弟二人为了改进机翼尝试了200多种翼形,进行了上千次的风洞试验,而不是试飞。

莱特兄弟非常注重飞机设计在理论上的正确性。他们二人虽然是自学成才,但是系统学习了空气动力学,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做事情非常严谨。莱特兄弟生性谨慎,他们不做足试验是不肯试飞的,而且即使试飞,也要先进行无人驾驶的试飞。 为了试验飞机的转向控制,莱特兄弟在1902年进行了700-1000次的滑翔试验。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试验和测试非常重要, 而这一点是很多人(特别是中国工匠)所忽视的。人的天性是喜欢做新的东西,匆匆忙忙就使用,而不喜欢反复测试。事实上,即便在莱特兄弟之后,世界上依然有很多研制飞机的人对风洞试验和各种测试不那么重视,以至于觉得自己做好了就上天去试,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可以说,在方法和认知上,莱特兄弟是高人一筹的。我们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今天不仅是做飞机这种上天的东西需要反复试验、测试,做好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对比Google和中国顶级的IT企业, 前者对测试是极为看重的,任何代码不做到几乎100%的测试覆盖率,是不能开始系统调试的,而不经过仔细的调试和小范围用户测试,是不能上线的。相比之下,后者看重开发的速度,而不重视测试。从莱特兄弟的经验可以看出, 宁可多试验,多测试,也不要莽撞地把产品推出去冒险。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你看了这个问题后可能会奇怪,发明的功劳不是应该属于第一个人么?怎么可能给最后一个人?当年电话之父贝尔不就是因为专利递得比同时代另一个发明家格雷早了半天,从而获得专利权并且开创了AT&T公司(最早叫做贝尔电话公司)的么?上述思路常常是传记小说家采用的,因为这样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具有戏剧性,读者爱读,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并非如此。

事实会像我说的那样,世界把发明的荣誉总是给予最后一个发明家。具体到电话的发明,贝尔其实是最后一个而不是第一个。

2002年美国官方认定的电话发明人是意大利人安东尼奥·穆奇(Antonio Meucci,1808—1889)。不过,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世界上除了意大利以外的地区,人们都不知道穆奇是谁,更不要说相信他发明了电话了。后来我问一位在华盛顿给政府做事的朋友,为什么美国要承认穆奇是电话的发明人?他说,“嗨,无非是让意大利人高兴高兴,这种事公道自在人心”。意思是说,官方的认定也没有用。

那么穆奇是否发明了电话呢?或许有,因为他在1860年向公众展示过一个设备,和电话有点像,可是大家听不清它的声音,都没有把它当回事,而穆奇也没有钱申请专利,更没有将它实用化。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后,电话带动了全世界的通信革命,各国都说自己功劳大。美国当然把发明电话的功劳记在自己头上,我估计你也是这么看的。但是,英国人却说是英国人发明了电话,因为贝尔出生在英国。而加拿大人却说贝尔是加拿大人,因为他确实在加入美国国籍之前,曾经移民加拿大,并且很多家庭成员和亲戚一直生活在加拿大。不过,他在那里只待了一年就到了美国,而且他的工作也是在美国完成的。

为什么各国都要“抢”贝尔呢?因为他和他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大。因此,用不着我说你也能判定,到底电话发明权应该给谁。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贝尔无疑是发明电话的最后一个人,在此之后的发明家,都只能改进电话而不能发明电话了。

类似地,飞机发明的功劳记在了莱特兄弟头上,火车发明的功劳给了史蒂芬逊父子,PC的发明功劳给了乔布斯。

乔布斯在被美国工程院接纳为院士时,理由就是对PC发明的贡献。其实在乔布斯之前,早就有类似个人电脑的计算机。1974年,美国出现了类似PC的简单电脑Altair 8800,组装好的售价是600美元左右,盖茨就是通过给这个电脑写BASIC程序解释器起家的。

再往前,上个世纪60年代,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Olivetti)的可编程打字机P101被认为是最早的个人电脑。但是,那些东西与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发明的苹果机有本质区别, 因此全世界都承认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开启了PC时代。

为什么最后一个发明人的发明如此重要呢?

第一,发明并非是简单的从0到1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是量的积累,最后一个发明人完成质变。 在质变完成后,以后的工作又变成了量的改进,直到下一个重大的发明出现。因此,人们记住的不是起步早,最早想出点子的人,而是完成了质变的人。

第二,最后一个发明人通常是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 在此之前的发明,因为有诸多不足,不好用,因此无法普及,普罗大众接触不到,因此也不知道。那些人的成就或许在学术圈子里被承认,但是成为不了大众认可的名人。

第三,发明这件事,一定是要发明一个具体的新东西或者新技术、新方法。 而这个“新”字,定义其实很含糊,只要以前没有,就可以被称作“新”。有了新方法、新产品,你永远可以找到更早一些的,也曾经“新”过的类似产品和技术。这样往前溯源就没完没了了。

我在《文明之光》中讲,把发明造纸术的功劳给予蔡伦是公平的。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从十多年前开始有一些学者试图否定蔡伦的贡献,他们提出纸在西汉就有了。

不过,西汉的纸根本不是用来书写的,而是用来当抹布的,因为质量太次。在西汉之前,古埃及还有莎草纸(莎=suō),不仅能书写,而且能够保持长久,但它的质地和制造方法和蔡伦的纸完全是两回事。在莎草纸之前是否还有类似用于书写的、纤维制品?或许有,但是这样追溯上去是没有意义的。蔡伦的贡献在于,他发明了一种技术,能够造出便宜而相对高质量的纸,使得书写能够普及。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如果你走进位于硅谷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博物馆,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一个大展牌,上面写着“计算机2000年的历史”,旁边放着一把中国的算盘。

看到这个展牌的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计算机的历史不是从1946年埃尼亚克(Eniac)诞生时算起,而是往前推进了两个千年纪,然后大家看到算盘就明白了。

算盘真是中国人发明的么?如果按照最早发明的时间来看,应该不是。最早的算盘(或者说类似算盘的计算工具)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接下来,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出现了和中国算盘颇为相似的铜质(或木质)计算工具,今天英文里面的算盘一词abacus便是源于古希腊文[文字:(άβακασ)]。

《得到·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关于发明的那些事儿

现在我总结一下, 有了口诀控制,或者说指令控制,算盘才能算计算机,否则,它只是一个辅助的计数工具。 接下来我问你一个问题,对于算盘这种计算机,到底是这个实物重要,还是那一套口诀重要呢?

我认为是口诀重要,没有了木头边框、里面一大堆算珠的算盘,你还可以发明其它样式的算盘,但是没有口诀,不会算数的人是无法让算盘工作的。

人类发明的大部分东西,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比如纺纱机能纺纱,汽车能行驶,电池能供电储能。但也有一些东西,它的功能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比如一个锄头,虽然可以锄地,但是农民起义军可能会把它当成武器,农民在家可能会把它用作杠杆,做扁担,甚至是顶门的工具。

计算机属于第二类工具,它可以做很多事情,具体做什么,则看背后的人是如何操控它们了。我在很多场合讲,不用担心人工智能本身,要担心的是背后操控它的人。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计算机领域使用的GPU,即图形处理器。最早它是用于图像处理的,比如做显示卡。

但是后来计算机科学家们发现,用它搭建超级计算机,比传统的处理器CPU更有效,或者说单位能耗的计算能力更强,于是它就成为了进行海量计算的超级机的核心部件。再后来,大家发现它做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计算非常有效,于是第一代的AlphaGo就大量使用了GP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