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阳:基尼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2010-06-20 16:29:39)
标签:

程阳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gini

coefficient

财经

分类: 经济民生

程阳:基尼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程阳:基尼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A.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基尼系数由洛伦茨曲线而来,要计算基尼系数,必先了解洛伦茨曲线。该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他把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平均分为10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10%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称为洛伦茨曲线。
 

B.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地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即上图中面积A除于面积(A+B)的商,即G=A/(A+B)。

 

    当A为0时,基尼系数为0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差距悬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