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口分界线

(2008-07-12 15:37:29)
标签:

胡焕庸

胡焕庸线

中国人口分界线

黑河

腾冲

蒙古

杂谈

分类: 经济民生

中国人口分界线 

中国人口分界线


 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程阳注:当时中国包括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勿忘国耻:外蒙古是这样被割走的),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黑河——腾冲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迥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1901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宜兴,1998年4月30日在上海病逝。胡焕庸先生一生孜孜耕耘于地理学、人口学等多个领域,是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开创者,也是我国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早在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这是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一条可以显示两侧人口稀密悬殊的明确界线,那就是自黑龙江之瑷珲(即爱辉,今黑河)向西南直到云南之腾冲的直线。根据作者当时的分析,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首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存在着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爱辉(今黑河)-腾冲线,这条被国内外学者名之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时至今日不仅基本稳定存在,而且被发现对其他人文地理景观也很适用,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5月12日,这条线上的汶川一带发生了8.0级大地震。://blog.sina.com.cn/s/blog_41540e1d01009r9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