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探两种作文条件下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2010-03-31 10:52:52)
标签:

文化

分类: 它山之石

初探两种作文条件下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摘要: 英语写作历来是中国学生的弱项。究其原因,除了英语语言知识未掌握外,汉语负迁移现象也不容忽视:众多研究表明,不少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都充满着汉语式作文的痕迹。笔者认为,这反映了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作用。本文试从汉英思维差异出发,通过对江海中学高一级两个平行班学生的英语习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分析,提出汉语思维在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调查问卷详细分析学生们在限时和不限时两种作文条件下的手汉语思维影响的差异,以求得出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操练形式。  

关键字: 英语写作   汉语负迁移    思维模式    限时作文   不限时作文

 

 

一、       引言

对于许多中国高中学生,写作通常是件颇为头疼的事。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所写的作文仍然不太像英语文章。观点、想法很好,可写下来以后别人却不太明白。教师也常感到困惑,自己改得很辛苦,学生的进步却不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这一点可通过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作文的研究结果得以证明。Kaplan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这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1] (p16)郭纯洁、刘芳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英语输出过程进行研究后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出时所进行的推理大多是由母语承担的。[2] (p37)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不少学者提出,要抵制母语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构思(prewriting)、起草(drafting)和修改(revising)过程中使用英式思维的指导,也正因为学生要有时间进行构思、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部分专家认为,时间不应该是二语习得者写作中的限制性因素。

但是,写作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各级各类测试中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测试部分,并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规定字数的作文。因此,针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而强调写作过程的教学法和写作能力测试中的限时写作发生了矛盾。本文拟围绕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展开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分析;再就江海中学高一级两个平行班学生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进行实验研究,试图发现这两种作文模式和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关系;并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的写作过程及其心理,以求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       理论基础

 

1. 中西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渊源,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西方重视语言的分析性,逻辑性和形式结构化。在思维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抽象概念,遵循三段论的形式,常常采用演绎的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并具有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特点。在英语写作上则表现为注重实证,多理性,多科学论辩的逻辑推理,用事实来说明问题。[3] (p44)

而中国人更多地受玄学和文字狱的影响,还有道家飘逸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宗教文化,影响中国语言的更多是“混沌”,像佛文化的悟、禅,导致语言表述的不连贯、含糊,处处显现似是而非的禅机;道家的无为和飘逸出家的思想,导致语言的轻盈、跨度大、好比喻,令语言表意难以捉摸等。这些使得汉语语言具有跳跃性和左右回旋性,习惯于从侧面说明或阐明外在因素后,再点出中心,而不太注重形式逻辑,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趋于含蓄和灵活,需要较多的意会和感悟。总之,思维具有含蓄、委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3] (p45)

简而言之,东方人擅长兼畜思维,西方人娴熟于分析推理,这是文化沉淀上的差异。

 

2. 思维差异和写作中的负迁移

Mohan & Lo (1985) 认为,在语句层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时会出现“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称为“负迁移”。[4]

中国学生来自与英美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学习英语以及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他们的本民族文化必然会对语言活动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来感知、比较、吸收、移植或代替英语中相应的因素,对言语的理解和产生起着有益的作用或有害的影响。当原本的本族语的思维方式阻碍和干扰英语学习时便产生了负迁移。

 

三、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具体分析

 

1. 词汇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的体现尤为突出。同一事物或概念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内涵。高中学生往往无视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经常习惯性地按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从学生在高一学习近一年后所写的习作来看,他们在词汇层面上受母语干扰而常犯的错误包括三类,即词汇冗余、生搬硬套、词性误用。

 

(1)    词汇冗余

学生在词汇选择方面往往表现为冗余累赘,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如,他们通常会把简单的a desk写成a book desk或a writing desk,也不知道a dance和a study可代替a dance party和a study room。

 

(2)    生搬硬套

学生受汉语传统思维影响,常常会对一些英语词汇按汉语习惯进行误编,强把一个个汉字和英语单词“配对”,其后果是或词不达意,或闹出大笑话。典型的错例包括:把“吃药”写成“eat medicine”,把“注意身体”写成“notice your body”,把“就业问题”写成“employment problem”,甚至把“光阴似箭”写成“Time flies like arrow”。

 

(3)    词性误用

中国学生,特别是母语运用能力很强的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性差异不甚了解。一般来说,汉语是一种多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更多的却是介词和名词。这点差异往往导致学生作文中的词性误用。例如:

Tom looked at me felt surprised. (改为in surprise)

Susan ran out when rain hard. (改为into a heavy rain)

 

2. 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

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形式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最基本表现为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而已。英语语法成分却有其独立作用,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是形象的、综合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密切相关。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写英文句子时往往出现下列错误:

 

(1)    省略必要关联词

英文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示的、多样的。而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句间讲究意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受中式思维影响,学生写的英语句子往往会省略必要的关联词。例如:

It was dark, they had to feel their ways upstairs.

(应改为:It was dark, they had to feel their ways upstairs.)

 

(2)    主从复合句中主谓不一致

英语句型的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即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等把句子其他各个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汉语意合特点则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一件地把事情交代清楚。所以主从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的特色,它要求语言流畅一致,动词的发出者是同一人时,主语保持一致。但在汉语中,主从句的主与不一致,丝毫不影响中国人对语义的理解,这也成为了下列错误的成因:

向窗外望去,风景真美。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it is so beautiful out there.

(应改为: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we saw beautiful views.)

(3)    缺少逻辑主语it

申小龙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受此影响,学生往往误以为汉语的主题就是英语的主语,而不会造出含有逻辑主语it的英语句子。例如:

夏天是很难保存食物的。

Summer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应改为:It’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4)    主语过长而导致句子不平衡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存在已知和未知两部分,汉语句的顺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英语句则常常是从未知到已知;汉语常常强调已知,英语则突出未知。在一般句子中,主语代表已知部分,谓语是对主语的说明或描述,是未知部分。汉语句主语部分可以较长,英语句主语部分则要求尽量简短。例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s our main task.

(应改为:Our main task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四、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

 

1. 实验研究

(1)    目的:研究学生在限时和不限时两种条件下英语写作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程度的差别。

(2)    对象:江门市江海中学05届高一级(x1)和(x2)两个平行班的全班学生(分别为50和51人),年龄在15—17岁之间;接受过近一年的英语写作训练,既写过限时作文,也写过不限时作文。

(3)    作文题目:所采用的作文题是高中生普遍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学生可以有感而发。

a.           Women Should Not Be Looked Down Upon;

b.           My Opinions on Watching TV.

(4)    实施:让(14)、(15)两班学生做作文题(a),采用考试形式,要求在35分钟内写100字左右的文章;做作文题(b),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字数要求相同,三天后交。具体操作前告知学生,两次作文成绩都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学期总成绩,而且学生现在面临着英语期末考试,因此他们对这两次作文训练都很重视。

(5)    假设:不限时作文比限时作文所受到的母语负迁移作用要少。

 

2. 问卷调查

(1)    目的:调查学生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的写作过程和心理。

(2)    对象:上述江门市江海中学05届高一级(x1)和(x2)两个平行班的全班学生(分别为50和51人)。

(3)    实施:在上述两次作文训练后把文卷发到者101位学生手中,讲清答卷要求,并且为了确保学生如实填写,特别强调:问卷是不记名的。最后,问卷全部有效收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