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话题(414)

留下的话题(414)
贫穷的柴客虽然在鸡叫出发,辛勤劳作到晚而归,出售柴火时只带几个冰冷的馍馍充饥,喝山间的泉水。也有不带任何的食物,任凭肩挑重担,腹空一天,舍不得在盐井镇花费几分钱到街头买点小吃来充饥。在1950年代,干公事的人每月才三四十元的工资收入,柴火的价格每百斤2元已属于高价,有些柴火客生活的粮食,油盐酱醋,生活之计,全靠着割打的柴火。他们夏顶烈日,冬披雪霜,风雨无阻。尤其是在下雨天,雨水打进了柴火里,越背越重,到盐厂时因为柴湿盐厂不一定收货。套用千年前白居易的《卖碳翁》来形容当时的柴火客无不贴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柴溅愿天寒,卖柴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收起
贫穷的柴客虽然在鸡叫出发,辛勤劳作到晚而归,出售柴火时只带几个冰冷的馍馍充饥,喝山间的泉水。也有不带任何的食物,任凭肩挑重担,腹空一天,舍不得在盐井镇花费几分钱到街头买点小吃来充饥。在1950年代,干公事的人每月才三四十元的工资收入,柴火的价格每百斤2元已属于高价,有些柴火客生活的粮食,油盐酱醋,生活之计,全靠着割打的柴火。他们夏顶烈日,冬披雪霜,风雨无阻。尤其是在下雨天,雨水打进了柴火里,越背越重,到盐厂时因为柴湿盐厂不一定收货。套用千年前白居易的《卖碳翁》来形容当时的柴火客无不贴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柴溅愿天寒,卖柴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收起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