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泉水(二)

(2012-05-11 21:20:04)
标签:

杂谈

 

                           两泉水

                   作者  董显儒  李世忠

                           (二)

从小和外爷爷康耀豪和外奶奶康乔氏生活在一起的李泉石,在一岁多会说话的时候,康耀豪说他一听到泉石的声音就特别的喜欢他,康耀豪就像带小女儿小时候的一样,走任何的地方都要带着小泉石。

康耀豪最得意的是从中药堂一回到了家里,他平躺在了厅房的大炕上,喜欢让他的这个小孙儿泉石爬在肚子上逗乐,泉石得到了爷爷的溺爱,看爷爷上了炕,任何的人都领他不走,等到泉石会说了话,在炕上,总是勾引着和爷爷说话,这时候,爷爷好像是来了莫大的兴趣,精神了许多。到泉石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听懂了古今,爷爷在炕上躺着准会给泉石讲一个仙女的古今,爷爷不愧是秀才出生,他肚子里装的古今很多,泉石和哥哥都愿意趴在炕上听爷爷来讲古今。

等到泉石慢慢地长大,泉石再爬到爷爷身旁的时候,爷爷除了给他讲一些古今外,总是给泉石说,“孙孙儿,爷爷的古今给你讲了一年了,讲完了,再给你教教唐诗吧,唐诗是多么的好听呀。”泉石不懂什么是唐诗,只是想爷爷给自己教的东西肯定的没有错,就听着爷爷唸唱了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泉石觉得好听,跟着就唸唱了起来,很是朗朗上口,爷爷唸唱了后就给泉石解释着说,“这就是人们说的唐诗,白日依山尽就是太阳落下山去,黄河入海流就是黄河的水流进了大海里去了。”

泉石听到了爷爷的解释很兴奋,不知道这些话句是谁写下来的,写的是这样的好。爷爷懂的真多,随便的就能唸唱出来这样好的诗句来。泉石听这些诗句唸唱起来好听,就让爷爷给他多教几遍后就记了下来,爷爷看泉石喜欢这些诗句,就知道泉石是一块学习的料子,奶奶看到这爷孙俩配合的很好,高兴的说,“我孙儿和爷爷一样,成了秀才了。”康耀豪听了心里更是高兴,“又不实行科考了,否则,我孙儿考秀才肯定的没问题。”泉石抬起了头问,“爷爷,秀才是什么。”爷爷笑着说,“秀才就是唸唱的唐诗多。”泉石拍着小手说,“我和爷爷一样,是秀才了。”爷爷和奶奶听着笑了。康耀豪见泉石喜欢唐诗,就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给泉石教唱起了诗句,这些诗句非常的优美,再经过爷爷的解释,泉石很快的理解了,更加的喜欢这些诗句。

泉石后来让爷爷过几天给他教唱出一个新的诗句,爷爷就不断地唸唱,爷爷记下来的唸唱完了,就找来了一本不厚的书,唸唱着书上的诗句让泉石来记,爷爷说,“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唐诗三百首’,是选了唐朝人写下的三百多首最好的诗句,你要是全能记了下来,起码要用三年的时间,我看你喜欢唸唱唐诗,就专门的借了这本书来给你教唱,不过你的岁数还小,想记多少就多少,不想记就算了。”泉石一听是三百多首的唐诗,想这太多了些,立即的伸了伸舌头,后面听着爷爷说想记多少都可以,就给爷爷说,“爷爷,我听着喜欢的就记,不喜欢的就不记。”爷爷看了一眼这个聪明的孙子,高兴的说,“可以,可以。这才是我的好孙儿呢。”

泉石跟着爷爷,小时候就唱记住了不少唐诗里的诗句,还听了爷爷给他讲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娃娃们的读物,这些文章在他的脑海里朦朦胧胧的固定下来了不少。泉石生性的聪颖,记忆力很强,爷爷教唱的古诗词和儿童读物读几遍就能很快的记住,爷爷很是赏识孙儿的这些特有的本事。

泉石除了喜欢唐诗外,还特别的喜欢那些毛笔大楷字,他看见别人家墙上挂着的字画,都会站在地上一直的去看,爷爷看着泉石痴迷的神态,总会说,“看看看,我的孙儿看见了这些字就想钻了进去。”惹得别人一阵的哈哈大笑,泉石在这个时候脸一红说,“爷爷才钻了进去呢。”泉石看出那些字写的真好,有的字写的像一个结实的硬木棒放在纸上,有的像一把大刀,有的像一杆长矛,向着纸上使劲的砍去,尤其是那重重的一点更有力量,就像一个铜锤砸在了地上。看到泉石这样的喜欢字体,有的人说,泉石可能是三辈返祖。

听陇西城里的人说过,泉石的祖太爷叫做李景豫,是一个在清朝的朝廷朝考二等的拔贡,因为人聪明,学问大,以能诗,擅长书法与绘画闻名于京师。李景豫的书法俊逸苍劲,得到了国学大师谭嗣同的赞赏,当时的陕西和甘肃是一个省,李景豫就被陕西的省主席选中,以直隶州判的身份在陕西省政府里试用,每天和省主席在一起办公议事。省主席的一个同窗在四川当知府,这个知府的孙子要过百岁的生日,早早的就通知了省主席,省主席觉得给满月的孩子送去别的东西有些低俗,就买来了一百把的扇子作为给孩子的礼品,这些扇子上不能把中间空置了起来,省主席就选了些诗词要誊写在扇子的上面,省主席在省府里挑过来挑过去的挑写字的人,唯有朝考二等试用的李景豫的字最好,这个任务当然就落在了李景豫的肩上。可见李景豫的毛笔字是如何,后来陇西县知道了的人说李景豫的毛笔字是甘肃的第一笔。

罗锦春老师是陇西城里北关的人,在陇西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博学多才,擅长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罗老师擅长古装人物画,雄鸡报晓是他书画中的一绝。罗老师对李景豫非常的崇拜,自从知道泉石是李景豫的后代,就专门的找到了泉石的爷爷康耀豪,了解到康耀豪是一个清朝的秀才后,就和爷爷常来常往,他知道泉石的太爷李景豫一生耿直不为权贵乞求,是陇西县里最有骨气的一个人,他更喜欢和赞赏李景豫的书法,说李景豫的笔法独特,很有功底,他裁定李景豫是当时甘肃书法界中的最有名的一个人,由于他赞赏李景豫,就和泉石的爷爷有了很好的交情。

老师和泉石外爷爷的关系不错,当他知道泉石的一家现在和外爷在一起生活,就经常到泉石的外爷爷家里来做客。这个时期,泉石已经在天爷庙小学里上了一年级,有一次,罗老师看到泉石趴在桌子上写大楷,就悄悄的走到了泉石写字的桌子旁边,看着泉石在怎样的用笔,泉石正在聚精会神的写大楷,没有注意到站在自己身后的罗老师,罗老师看泉石的毛笔字一笔一划写的是那样的有力,下力沉稳,公正端庄,认为泉石的毛笔字很有天赋,很有才气,转过了身子给爷爷笑着说,“我看泉石这孩子在写字上很有些像他的先人李景豫老先生,写大楷字下笔很稳,有一种独特的手法,你让他在这个方面好好的去发展,以后说不定还能出一些成果。我给孩子没有给的什么礼品,就提写一篇的引格儿来鼓励他在学习上长进。”这时候,泉石把这一篇的大楷字刚写完,听到了罗老师赞扬他的话,心里暖乎乎,爷爷一听到了罗老师赞扬泉石并要给泉石提写一篇引格儿,非常的高兴,让泉石给罗老师快些拿来纸和笔。

泉石听到了爷爷的吩咐,在桌子上边把自己的那支毛笔认真的整理了一番,然后在桌子上铺好了一张引格儿白纸,双手将毛笔递在了罗老师的面前,罗老师接过了泉石递上来的毛笔,想了一想,走在了桌子的旁边,泉石和爷爷站在桌子的旁边,看着罗老师挥动起毛毫,一笔而就,把笔放在了墨盒的上面。泉石和爷爷睁着眼睛一看,罗老师在引格儿白纸上写的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李泉石很是幸运,在天爷庙旁边外爷的家里过着和陇西县城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有着衣服洗换,一日三餐有着白面做的各种食品,大小节气还要请上外面的厨子来做上几桌的好饭,有的时候家里还要做上一些凉粉丸子烧肉里脊杂烩一类的菜食,面食上经常的吃到花卷油饼和点心。

住在陇西北关的石猴儿做的饭菜在陇西城里有名气,只要是陇西城里过事的人家,都要请他来主厨。石猴儿的人自小儿的灵活,自他掌握上了家里一个不大的饭馆,没有过上几年的功夫,就把饭馆开的相当的有了名望,他不仅在北关开有一所饭菜馆,还几乎把陇西城里人们的婚丧大事,办寿过生日过年过节请客的席面给全部的包了下来。石猴儿在泉石家里算是一个做饭的常客,康耀豪以前家里的生活不错,为了耍排场,每逢到了过年过节,都要相请石猴儿来家里做饭,石猴儿做饭的手艺好,能说会道,为了讨好他的这些固定的客户,见了这些家里的人绝不会让生气,一定会说出一些奉承的话来。

这一年要过八月十五,爷爷康耀豪高兴,又请了石猴儿到家里来做饭,石猴儿这一天可能答应下做饭的家数比较的多,天不亮就早早地赶到了家里,在大门外“嘭嘭嘭”的敲着大门,奶奶喊着泉石去开大门,泉石在炕上还在做着香梦,听见奶奶的喊声惊醒了过来,极不愿意的走到了大门口,他一开门见是厨师石猴儿,研着眼睛不高兴地质问着石猴儿,“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一个人,这么早家里人还没有起来就在不停地敲着别人家的大门。”石猴儿看了看研着眼睛不高兴的泉石,嬉皮笑脸的说,“看我这心疼的侄儿多么的会说话,知道我今天是来给你家里做宴席,就早早地起来到大门口等着来迎接我,想早一些的吃到八月十五的好席面,你肯定的要给月亮婆婆多留些,月亮婆婆知道了会让你在学校里考上一百分。”几句赞扬的话说的有气的泉石高兴了起来。奶奶在房子里一听是石猴儿在门外跟泉石说话,出了厅房的门,把进了大门的石猴儿领到了厨房里去。石猴儿靠着这个手艺和手段,在陇西的城里过的不赖,养活了那么的一大家子人。

康耀豪家里的生活还是不错,好饭菜时间一长就想换一换口味,想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就像粗米淡菜的吃久了想吃些肉食的一样。康耀豪是从城东二十里的暖泉沟来到了陇西的北关里居住,一辈子的就喜欢吃个米黄面的馓饭,山里的刘牛娃是比较亲的一门亲戚,几乎每年都要给康耀豪送来些自家产的米黄面,这使爷爷非常的感激,在刘牛娃要走的时候康耀豪每次给他一块的大洋作为奖赏,刘牛娃觉得很划得来,常走着这个城里的亲戚。

这一天,奶奶在家里给爷爷馓了一砂锅子的米黄面馓饭,另外还做了一大盆子的辣椒酸菜汤,哥哥泉涌放学回家的早,他是特别的不爱吃米黄面的馓饭,噘着嘴巴在奶奶的面前嘀咕嘀咕的说着不满意的一些话,逼得奶奶给泉涌说,“我的先人,再不要嘀咕了行不行,说的我的头都痛了,我给你做个白面鸡蛋的拌面汤行不行。”泉涌停止了嘀咕,高兴的给奶奶点了点头。正在奶奶给泉涌做好了鸡蛋拌面汤的时候,泉石放学后蹦蹦跳跳的走进了家门,奶奶就问泉石是喜欢吃米黄面的馓饭还是吃鸡蛋拌面汤,泉石听了,这两种饭都是他最不爱吃的饭,泪水滚动了出来,高声的喊着说,“你不知道我最不爱吃的就是馓饭和拌面汤吗,做下的这些饭是专门的来气我。”

奶奶已经做了两遍的饭,听着泉石这些怪怨她的话来,不由的生气了起来说,“好了好了,你们都是我的先人。知道不知道,四个人的饭今天我已经做了两遍,你还站在那里哭泣,这是来要我的命,高喉咙大嗓子的到底要想吃啥,这一家子人真是难伺候,我是怎么也伺候不到你们的心上去。”泉石看奶奶生了气,擦着脸面上的泪水,走到了奶奶的身旁小声地呜咽着说,“奶奶,好长的时间没有见到一点的肉了,我馋的就想吃一碗有肉的臊子面。”奶奶知道家里真的好长的时间没有见过肉,知道孙儿的这个想法不为过,还是心疼着孙儿,百般无奈的说,“碎先人,你就别一把鼻子一把泪水的了,我去给你做行不行。”奶奶扭动着小脚走进了厨房。

家里离天爷庙很近,庙里的那些道人和道姑总爱在他们的家里来借个这要个那,家里进进出出的道人和道姑常常的不断。道人和道姑是庙院里日常照料设施的主人,泉石在这种烟雾缭绕的生活氛围中,受到了天爷庙里道人和道姑不小的影响和熏陶,就对庙院的神灵特别的信奉和尊敬,小小的心灵里总认为人们的一切都是由神来主宰和安排。

在天爷庙和李泉石经常在一起玩的是王小牛李顺柱和董万望,王小牛人长的个头很低,脸上黄黄瘦瘦,看着就是一个营养不良有病的孩子。王小牛的脾气很好,嘴很乖,比泉石小不了几个月,见了泉石总是“哥哥长哥哥短”,因为两家子住的比较的近,两个人总是爱在一块儿玩,王小牛家里的人知道他和泉石在一块儿玩,就放心的多。王小牛的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家在陇西的城外只有两亩的水地,十方山山顶的后面有好几亩的山旱地,除了王小牛,全家人整天都在这些田地里忙活,一年里却产不了多少的粮食来,日子过的紧紧巴巴,有的时候,泉石拿着馍馍出来玩,总是要分给王小牛一小半,王小牛会赶快的接了过去,急忙的就塞进了嘴里,看着王小牛饥不择食样子,泉石觉得王小牛可能从来没有吃饱过饭。

李顺柱和泉石的家相隔的不算远,他比泉石要大一岁,李顺柱和泉石是一个李家,据说在他们之间已经是出了二十服以上,按照家谱排序下来,泉石应该叫李顺柱是爷爷了,泉石可从来没有叫过这个爷爷,有时泉石的父亲见了李顺柱的父亲不知是啥原因,还得乖乖的去叫一声“爷爷”。

李顺柱的家里是比较的富裕,他家里开着一间很大的腊肉店,起的名字叫做“兴旺堂”,生意很火爆,李顺柱的父亲给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说唯有他们家的腊肉是正宗的,是唐朝时候李家做皇帝的先人在一个有名的厨师那里学会后带到巩昌府来,李顺柱是这样的给李泉石炫耀过,泉石心里很是羡慕,觉得你们的先人就是我们的先人,为什么这个腊肉没有传给我们家而是传给了你们家,心里总是有着一股的不平和的大问号。

后来泉石问到了自己的父亲李顺柱家到底是不是和他们是一个李家,腊肉到底是不是祖传,父亲有些讥笑的样子,“他和他爹一样,爱在人们的面上去胡说,我们李家人是当过皇帝的人,谁去学那上不了场面的腊肉的活。”一副不屑一顾,一点都看不起李顺柱的家,泉石觉得父亲很怪,为什么一说到了李顺柱家就有了气愤,好像有什么的深仇大恨,是不是人家家里的生活好了就嫉妒起人家,那你见了李顺柱的父亲为什么还在嘴里甜甜地一口一个的爷爷呢。后来听到了另外的李姓的人说,“李顺柱他们家的那个李姓有些不真,本来他们的先人是给咱们的皇家杀猪的厨子,后来皇帝看他的手艺好,让他随了咱们的李家,现在他们竟然冒充起来皇亲国戚,看他们一家人小里小气和巴巴结结的那副样子,就知道他们的先人是怎样的人了。”李泉石想了一下,这句话倒还是说在了点子上。

李泉石和李顺柱在一块儿玩,去过了李顺柱家好多次,李顺柱的父母从来没有敢让泉石走进过他们家的肉铺店,更没有敢说吃上他们家里的一点腊肉,进他家的时候看着李顺柱吃的嘴上油几吧嗒,见泉石来找,总是急忙的闪出来家门。可是李顺柱在他家去的时候,他的奶奶康乔氏总是给这个他的“爷爷”让吃让喝,泉石从这些行动中证实了那句赐姓的真实性。李顺柱家的特点是不管大人小孩对人很热情,从不与人为恶,李顺柱的父亲说的好,“咱们是做买卖的人家,就是要全凭这张笑脸和热情的态度来挣钱。”泉石把这句话记得很清楚。

董万望家的生活在陇西城里算可以的一家,他家住在天爷庙旁边的董家巷,董家巷住着二十多户的董家,原来就是一家人,现在都在陇西城里做甜醅子年糕之类的生意,董家的甜醅子做的很出名。他们这一族人有些特别,做的甜醅子味美甜度高,陇西城里的人们几乎都是去吃他们的甜醅子。

董万望的先人们不知是哪一年土匪把陇西的城攻破后,陇西做将军的董家的先人因为以前杀掉了几个土匪的头子,土匪进了城后只要是董姓的人家一个不留的全部被杀害,官府里只逃出了一个怀有身孕的媳妇。这个媳妇人长的很是好看标致,她千辛万苦的随了一个官府的将官逃到了新疆,媳妇在新疆生下的孩子是男孩子,就将他取名为董培子。董培子从各个方面基本上是随了他曾经在陇西做过将军的父亲的品行,长的身高体壮,学到了一身的好武艺。董培子长大后母亲告诉了以前所有的一切,董培子就返回到了当时的巩昌府怒杀了还在占领着陇西的土匪仇人,替自己的父亲和整个的家族报了仇。董培子报了仇后,他看到了自己家里过去悲惨的遭遇,就再没有为官,做起了小本生意,这个生意就是他研制出来的甜酒。董培子经了商,甜酒的买卖好做,大家就根据董培子的名字把这个甜酒叫做了甜醅子。董培子的甜醅子的生意做的还算可以,他给自己的子孙们说,不要在朝廷做什么的官了,将这个生意一直的延续下去。到了现在,陇西城周围的董家人,除了种地的人外,全部的都经营着先人董培子创建的甜醅子。应该说,甜醅子的祖师爷是陇西的董培子。

董万望家里的人都不错,陇西城里的人说董家人是为了保全陇西的老百姓才受了这样大的灾难,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先人身上的事情,对这些董家人特别的尊重,泉石经常的到董万望的家去,有的时候在董万望的家里还能喝上一碗的甜醅子水。

泉石他们四个人经常在天爷庙里玩耍,还能玩在一起,后来,李顺柱董万望和泉石一块儿上了学,只有王小牛没有钱上学,就在家里蹲着。

这一年的秋天一天,阴雨连绵,下了个不停,学校里星期天放了假,王小牛李顺柱董万望好长的时间没有在天爷庙里去过了,心里怪想的,三个人就来找泉石一块儿去玩,李顺柱给泉石说,“老天爷下雨,搅了咱们的星期天,好长的时间没有到天爷庙里去过,我们四个人乘着下雨天到天爷庙里去看一眼,看那些道人们都在干什么。”泉石虽然住在天爷庙旁边,自上了学后真的到天爷庙里没有去过,也想去看看那些个庙里的神灵,就赞同的说,“咱们真的是好长的时间没有去过天爷庙,不知现在祭拜去的人多不多,过去看看也好。”说罢,四个人走出了泉石家,顺着墙根避着雨水来到了天爷庙。

四个人一古脑儿的走进了天爷庙的大殿,看到了天爷庙里的杜道正在给大殿里的紫薇爷在上着“午香”。泉石的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坐的端端正正的紫薇爷的头上落着一只红嘴的鸽子,他捣了捣身旁的王小牛让看,王小牛一看,这还了得,你一只乱七八糟的鸽子竟然敢在紫薇爷的头上站立着,这不是辱没了紫薇爷吗,就要寻找一个东西去打紫薇爷头上的鸽子,被泉石急忙的制止住了,他怕王小牛用石头打的时候不小心打坏了紫薇爷的头,那不更坏了事。泉石看着认真上香的杜道,想他肯定的是有办法赶走鸽子,就急忙的用手指着紫薇爷头上的鸽子给杜道说,“杜家爷,你看紫薇爷的头上落着一只普鸽儿在拉屎。”杜道平时看起来是一个很和善的道人,这时候听着泉石说出这样的话来,马上就变起了脸色,狠狠地瞪了一眼泉石,翘了翘他灰色的胡子生气的说,“瓜娃子,神灵是用手指不得,那怎么是普鸽儿在拉屎,是神正在显灵,普鸽儿就是神的化身,凡人是不能用手去指和不能给人说的。”泉石给杜道说的目的是要让赶走神灵头上拉屎的鸽子,却倒讨了个没趣,四个人就这样不高兴的走出了大殿,泉石很是纳闷杜道的这个说法,在大家的面上鼓捣了几句,王小牛在旁边小声的说,“明明是普鸽儿在紫薇爷的头上拉着屎,杜道却说是神在显灵,这是明明地在哄我们小孩子吗。”李顺柱董万望和泉石马上捂住了王小牛的嘴,让他不要胡说。董万望说,“你不要再乱说,杜道人家懂得庙里的一切规矩,靠不准真的是紫薇爷在庙堂里显灵。”

四个人接着走进了天爷庙的里边的小院子,没有想到在进小院子门的时候和慌慌张张出来的唐爷擦肩而过,相互间一声的招呼都没有打。

天爷庙里边的小院子里有两间平瓦房,这是道姑贾家奶奶和蔡家奶奶住的房间,两个人一人住着一间,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各自料理照顾着各自的神位,各自的获取各自神位上信徒们的布施。由于这个小院子里没有多少的信徒前来进行布施,两个人的生活比前面的道人们过的就差的很多,但还是能过得去,不然她们早就走了。泉石四个人经过贾家奶奶和蔡家奶奶住的房子的门口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个人的房间里都乱七八糟,锅碗瓢勺放不在一个的地方,散伙在各处,几个破旧的桌凳斜斜歪歪的乱放在地面上,一片的狼藉。

贾家奶奶长着四方的脸蛋,面目红润,身材较高,体力看上去强,眼睛里总是露着凶狠的目光。贾家奶奶凭借着自己的强壮的体魄,经常欺负面黄肌瘦身材弱小的蔡家奶奶,在蔡家奶奶的面前总是吆三喝四。

泉石四个人还没有走过贾家奶奶和蔡家奶奶的房间,就听见贾家奶奶和蔡家奶奶由低低的骂声到高高的骂声,四个人细细地一听,原来是贾家奶奶骂着说蔡家奶奶拿了她放在门口的柴禾,蔡家奶奶说没有拿过,贾家奶奶可能是没事找事,看蔡家奶奶不承认,就暴跳如雷的破口大骂,污垢的言语散满了小院子,很是难听,不知她们祭祀的神灵能否听得下去。蔡家奶奶知道打不过骂不过缠不过贾家奶奶,只有坐在房子里一句的不敢啃声,贾家奶奶觉得还不怎么的过瘾,就看见她在自己的房间里起身“噔噔噔”的跑了出来,几步的跑到了蔡家奶奶的房间里,一口的白唾沫喷在了蔡家奶奶的脸上,蔡家奶奶还没有顾得上去擦脸上的唾沫,紧接着贾家奶奶伸手就是“叭”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搧在了蔡家奶奶的脸上,蔡家奶奶捂着搧痛了的脸面,眼泪都快要下来了。泉石四个人看到了这样凶残霸道的贾家奶奶,都非常的不平和气愤,王小牛被激怒了,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大骂起来了贾家奶奶,“你这个贾家的死老婆子,竟敢动手来打人。”贾家奶奶看是泉石四个人在骂她,站了起来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泉石说咱们四个把她上去打一顿,就想上前去动手,李顺柱怕他们四个人打不过贾家奶奶吃亏,就说,“看她的那个凶样子,咱们恐怕不是她的对手,还是算了吧。”四个人想了一想,终归是害怕贾家奶奶的那只厉害的手掌,没有敢上去和她争斗,只是在心里念叨着天爷庙的神灵去惩罚这个不讲道理的可恶的贾家奶奶。

泉石四个人就这样愤愤不平的离开了天爷庙,各自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泉石回到了家里,带着不平的心情给奶奶说,“我们四个人从北院里看到了唐爷从贾家奶奶的屋里走了出来,贾家奶奶就去骂蔡家奶奶,而且把蔡家奶奶搧了一记的耳光,我们四个人看蔡家奶奶可怜,就要上去和贾家奶奶论理,谁知贾家奶奶给我们露出了凶狠的眼光,我们没敢上去和她争斗。”奶奶听到泉石说的这些话,想了一想说,“贾家奶奶就是有些霸道,不过,她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小孩子家看她们的那些个破事情干什么。你们还要上去和贾家奶奶要论理,就更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进她们的那个是非后院子里去了。”泉石看奶奶不仅不同情蔡家奶奶,反而教训起来了他,没有敢吭出一声的气来,看来奶奶对贾家奶奶和蔡家奶奶两个人都不怎么的喜欢。

都说庙院是福地,幼弱童心未尽然。虽则衣衾饔飧继,恨透道姑阂神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