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网师园

(2016-09-22 08:43:53)
标签:

苏州网师园

杂谈

分类: 苏州
http://s13/mw690/001tnTSrzy751Du0AsA3c&690
网师园,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十全街南侧。原为南宋淳熙年间吏部侍郎史正志所营“万卷堂”故址,堂前曾有花园一座,名“渔隐”。之后,园归丁氏,日久荒废。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苏州,在万卷堂旧址营筑别业,以网师自号,兼取史正志“渔隐”旧义,且与所在王思巷谐音,名园为“网师园”。宋氏死后,园渐颓废。乾隆末为太仓富商瞿远村购得,增置亭台竹木,半易网师旧观,人称“瞿园”,又名“蘧园”。同治初,园归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因与苏舜钦所建沧浪亭相近,李氏自号“苏邻”,并改园名为“苏邻小筑”。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嗣子李少眉增建撷秀楼。三十三年,吉林将军达桂曾携眷来苏,居住此园,并自撰《网师园记》述其事。1917年,张作霖以30万银元购得此园,赠与其师张锡銮,改称“逸园”。 1940年,何亚农购得此园,费时三年,全面整修并充实古玩书画。1950年,何氏子女将园捐献给国家。经整修于1959年开放。
http://s16/mw690/001tnTSrzy751Du58kf9f&690
网师园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1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s7/mw690/001tnTSrzy751Duf66O06&690
网师园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典型清代宅园。现存主要建筑为“瞿园”时期遗物。由宅第门厅经轿厅至大厅,厅额“万卷堂”。大厅后为“撷秀楼”,即女厅。三进厅堂及后院、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连结宅西主园,主要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主园以水池为中心,建筑较多,南部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为饮宴听琴之区,北部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为读书作画吟诗之处。西侧内园占地不足660平方米。图为轿厅(有额“清能早达”,张辛稼书)。
http://s8/mw690/001tnTSrzy751Dukpv107&690
中堂挂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网师逸韵》,为网师园全貌,劳思画。
http://s9/mw690/001tnTSrzy751DuLFgcd8&690
轿厅中展示的红木竹舆桥”。
http://s9/mw690/001tnTSrzy751DuQzkk98&690
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由此通往内园。另有碑刻“苏州市1989年4月网师园重修记”。
http://s13/mw690/001tnTSrzy751DuUS2E7c&690
网师小筑,返顾门宕,上刻可以栖迟"四个篆字。取《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http://s4/mw690/001tnTSrzy751DuZOLx23&690
大厅“万卷堂”。匾额《万卷堂》,文征明题。万卷堂楹联紫髯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雷。和劲松图。万卷堂抱柱联: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葑谿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吴进贤书。万卷堂”中置有铜鼓,两侧墙上挂六幅大理石条屏。是当年主人接待宾客的主厅。
http://s15/mw690/001tnTSrzy751Dv6j1k3e&690
“万卷堂”厅南的对景砖刻门楼,藻耀高翔”。藻耀,意即文采绚丽,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万卷堂”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它的两侧雕着“郭子仪上寿”、“周文王访贤”立体图案,上下为团寿、蝙蝠、狮子滚绣球等浮雕,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砖雕优美精致,造型高大气派,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
http://s7/mw690/001tnTSrzy751DxfOV816&690
“万卷堂”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俗称女厅。楼前两侧障以花墙,植以桂树,清香宜人。旧时登楼西望,天平、灵岩诸山黛痕一抹,秀色可撷,故名。匾额《撷秀楼》,俞樾题。撷秀楼处处雕琢精美,颇具女性柔媚之风。
http://s4/mw690/001tnTSrzy751DGgPe333&690
从女厅北沿廊至半亭,半亭面东,由此进入东部庭院。
http://s14/mw690/001tnTSrzy751DGlPJj9d&690
庭院内作花台、假山布局,构成山脉连绵不断的意趣,丛植天竹、腊梅、竹丛。点植桂花、紫薇、枸骨、垂丝海棠、花石榴、黑松等观赏花木。从东北墙边至南驳,以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叠石花台边缘,湖石假山,其间树以突出小峰,在东墙收头处,与一假山峰洞楼梯相连,上通书楼
http://s1/mw690/001tnTSrzy751DGr8sga0&690
“梯云室”,据《宜室志》:“唐太和中。周生有道术,能梯云取月”。“梯云室”之黄杨木透雕鹊梅落地罩精美绝伦,堪称国宝。
http://s5/mw690/001tnTSrzy751DGwYy8b4&690
“五峰书屋”,旧时主人读书之处。
http://s10/mw690/001tnTSrzy751DGBMUhb9&690
庭院东墙之圆形洞门“雲窟”,是座独院,面阔三间,现为茶室和小卖部。
http://s6/mw690/001tnTSrzy751DHDbuZ05&690
回廊砖匾《通幽》、另外一面为《入胜》。
http://s10/mw690/001tnTSrzy751DHI6Wl69&690
进入主园。主园以“彩霞池”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
http://s13/mw690/001tnTSrzy751DHNh7K2c&690
“竹外一枝轩”。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竹外一枝轩”,取苏轼诗“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暗”是指枝叶茂密,“一枝”是指梅花。轩柱挂竹对一付:“护研小屏山缥缈; 摇风团扇月婵娟”。
http://s8/mw690/001tnTSrzy751DHSben87&690
“竹外一枝轩”是临水面筑的有窗长廊,直中有弯,依势而曲,玲珑空透,是船厅。槛前竹影婆娑,松梅盘曲。其后为园主子女读书之处,俗称“小姐楼”。东部靠住宅,池边迭假山,攀紫藤,辟荔等藤蔓类植物。“竹外一枝轩”面对“小山丛桂轩”,一轩临水,一轩离岸,也是在一条主轴线上,可凭轩南望黄石假山“云岗”
http://s14/mw690/001tnTSrzy751DHXblz1d&690
“集虚斋”,取《庄子》:“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是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室内布置精美,长窗裙板,刻有花卉山水等图案。斋原为读书养心之所,其上有楼,登楼眺望,全园景色,历历在目。
http://s1/mw690/001tnTSrzy751DI2oUg90&690
“看松读画轩”,硬山屋顶面阔三间,砖砌墙面。其窗景为竹石、蕉石之尺幅画。板壁上陈设山水画条幅。画轩之外,园景似画。轩中有对联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和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等。
http://s13/mw690/001tnTSrzy751DIfsOocc&690
画轩外千年古柏和珍贵的白皮松虬干垂枝,苍劲独秀。
http://s12/mw690/001tnTSrzy751DIkHGjeb&690
千年圆柏保护牌。
http://s4/mw690/001tnTSrzy751DIq3V9b3&690
网师园建筑疏密有致,布局分合精到。从“看松读画轩”出,经曲桥,到达“月到风来亭”。
http://s16/mw690/001tnTSrzy751DIuRwH6f&690
“月到风来亭”,取韩愈诗:“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亭建于水涯高处,踞势优胜,突出池中,凭栏赏月最胜。有何绍基书竹对一付:“园林到日酒初醒;庭户开时月正圆”。“月到风来亭”壁置一面大镜,将对景“射鸭廊”悉收其中,是为镜借。
http://s15/mw690/001tnTSrzy751DJCUCGbe&690
高低蜿蜒的爬山廊,廊中有砖匾岩腹涧唇”。
http://s12/mw690/001tnTSrzy751DJHIQbab&690
壁嵌砖细“樵风径”额。取宋之问诗“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寓隐居之意。
http://s8/mw690/001tnTSrzy751DJMu6X57&690
“月到风来亭”全景。
http://s4/mw690/001tnTSrzy751DJR1rJc3&690
“濯缨水阁”。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
http://s10/mw690/001tnTSrzy751DJUTUd69&690
“濯缨水阁”内楹联上联:曾三颜四(乾隆撰),下联:禹寸陶分(郑燮撰并书)。
http://s11/mw690/001tnTSrzy751DMO3zkea&690
“濯缨水阁”向东为模拟崖岗的近景黄石假山,假山的叠置,借鉴了山水画中的云岗山体的趣味,筑成外轮廓横阔竖直的巨大岩体,如一幅立体云岗山体画,表现了巨岩耸立池畔的意境。后为“小山丛桂轩”。
http://s2/mw690/001tnTSrzy751DMTkGdb1&690
“引静桥”,“彩霞池”与“槃涧”交界架以引静袖珍型小桥,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小巧,长2.4米,宽不足1米,俗称“三步小拱桥”。桥下壁间嵌一石,刻檠涧二字,传为南宋物。
http://s11/mw690/001tnTSrzy751DMYfBE5a&690
东部有水阁式建筑“射鸭廊”、空亭,住宅界墙开假窗洞,粉墙若屏。“射鸭廊”,取王建诗:“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射鸭是古代宫苑中水嬉之事。
http://s7/mw690/001tnTSrzy751DN2qto66&690
潭西渔隐”洞门,由此进入著名的“殿春簃”。
http://s10/mw690/001tnTSrzy751DN9TDP29&690
殿春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小院作为典型明代风格的庭院盛誉海内外。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
http://s3/mw690/001tnTSrzy751DNeFvYe2&690
“殿春簃”小轩三间,西侧带一复室,窗明几净,最宜读书,为仿明式结构。轩内及复室内陈设明式家具及画具,曾为抗日战争前张氏昆仲大风堂。正中悬匾额殿春簃,额上有跋云:前庭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http://s6/mw690/001tnTSrzy751DNjBvD95&690
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又有湖石夹列其间。
http://s1/mw690/001tnTSrzy751DNpsFWc0&690
竹石梅蕉隐于窗后,微阳淡抹,浅染成图。
http://s7/mw690/001tnTSrzy751DNGLTUe6&690
张大千画室  画室匾额檀采蝉蛸之室 “檀采蝉蜎之室”,语出张大千一幅画作上的落款,书房里陈列着线装书、画台等物。客厅里陈列着张大千、张善孖的字画,张大千印章、印谱等物品的复制品。
http://s4/mw690/001tnTSrzy751DNLLBF53&690
室前假山石洞内昔饲幼虎,假山后为葬虎处。
http://s16/mw690/001tnTSrzy751DNWZ2f9f&690
院内建有“冷泉亭”,亭中有一座巨大的灵壁石,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以手扣之铮铮有声。相传原为桃花坞唐寅处摆设。
http://s11/mw690/001tnTSrzy751DO7mVcfa&690
西南隅有泉一泓,其上一石镌“涵碧泉”三字
http://s3/mw690/001tnTSrzy751DOd9OW12&690
“殿春簃”,洞门有砖刻匾额“真意”。  
http://s2/mw690/001tnTSrzy751DOocq5c1&690
南部内园有“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等。图为南部复廊。
http://s3/mw690/001tnTSrzy751ERiGHMc2&690
琴室幽静雅洁,旧为园主操琴之处。琴室为飞角歇山式半亭,黛色小瓦覆盖,无栏。居中置琴砖一方,传为汉代物。
http://s9/mw690/001tnTSrzy751DOz10I18&690
壁间置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苍严叠嶂”
http://s14/mw690/001tnTSrzy751EXeZbfad&690
琴室庭院置石榴古桩大盆景,有山林野趣的静谧气氛,与西侧廊间嵌扇形碑帖,十四块书条石,相映生辉。
http://s13/mw690/001tnTSrzy751DON1kE7c&690
“露华馆”。
http://s15/mw690/001tnTSrzy751DOS4uqbe&690
院内牡丹园,墙上砖刻匾额玉椀金盘,吴溱题。出自“昔年曾到洛城中,玉椀金盘深浅红”。
http://s16/mw690/001tnTSrzy751DOZgt15f&690
“露华馆”,现为茶饮休憩之处。到此游园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