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天里的成长》评课

(2020-10-28 18:35:22)
分类: 八个一

我觉得王老师的这节语文课通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实现了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目的。然而,在亲身尝试的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中,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如何能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的整合。

课内阅读往往有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而课外阅读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课外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更合适?应该怎样指导孩子课内阅读后的课外自主阅读?我应该怎样检测孩子的阅读能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萦绕我们教师心间。今天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课标是按学段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学段的概念,每一学段孩子该做的事,一定要在本学段做好,三学段的孩子,识字、识词有了一定的基础,要把感悟文章内容作为重点来做。王老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种途径把文中细微处,细嚼慢咽,在有限的文字中,让学生获得最大量的知识点。这种细嚼慢咽包括对文字的音形意的反复推敲,对句段的理解感悟。词句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抓出重点词句,特别是表达文章中心与主旨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对课文理解之中 。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王老师教给孩子们方法,再用这样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其它相关文章,从而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王老师另一个特点是围绕主题积累,就是要大量阅读、海量阅读。以量变促质变。如果说细嚼慢咽式阅读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必须的营养,以便自如应对同主题的课外读物,那么围绕主题积累阅读形式则是为了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求知欲望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抓住主题的价值引领点、训练点、延深点、拓展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趣味盎然的自主阅读贯穿于学生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减少传统的琐碎提问、迂回讲解、无效练习那样效果会更好。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学生课内阅读,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实际看来,不是这样,通过三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实验,我发现许多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拿着厚厚的书在阅读,这不是学生的课外作业,这是孩子们阅读兴趣浓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