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课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学习心得)
(2017-12-17 12:13:59)分类: 八个一 |
综合性学习(综合学习)的内涵
综合学习,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综合学习的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化、个别化,知识应用的综合化,学习集体成员的不同年龄化。从课程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作为课程的依据。其根本在于使学习者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家庭和校园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家庭中,诸如会礼貌待客、打(接)电话、留便条等都涉及到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交谈、请假、陈述、表达愿望等也涉及语文学习与运用。这些都可以纳入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或以此为内容模拟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材编排和教学策略例举:
第二学段每册教科书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既有学科内的像“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也有跨学科的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大自然”。本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展示(即口语交际课)。
带过中段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认识:中段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容易成为我们教学中的暗区,尤其在过程指导中,老师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学生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给我们的口语交际带来一些障碍,由于前期工作指导不够到位,口语交际时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如何开展好中段综合性学习呢?我在教学中摸索出“学生自主选题、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实践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总结”五个阶段流程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综合性学习的魅力。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它是从属于语文学科的,至于它和哪一学科综合或延伸拓展到哪个领域,最终还应是“语文”一线在手,无论采用哪些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不是各门学科简单的整合,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为出发点,虽百转千回,但凝结不变的仍是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我想,一份好的学习成果不应该像是一位耀人眼目的时尚中人,而应是洗去铅华、素面朝天的清丽女子,有朴实丰富的内心。而综合性学习的“内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逐渐培养。关注综合性学习成果就是在关注语文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