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黑松林
标签:
黑松林弥河溯源淌水崖游记 |
分类: 家乡风光 |
时进7月,又到了看水玩水的季节了。前几天接连下了几次大雨,想来那临朐、青州西南山区又到处水流潺潺了。于是和朋友相约,今天上临朐黑松林看水。
一早便驱车奔西南而去,9点半就到了淌水崖水库,我们停车在水库边上的停车场,先看看水库风光。
这座水库,其独特的建筑设计、非凡的建筑过程,在今天仍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它坝高近40米、长200余米,建筑者巧妙地把整个大坝设计为10个连拱,有效地抵消了库容压力和山洪暴发的冲击力。现被称为亚洲第一浆砌石拱坝,已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学习。
它修筑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当时缺少钢材水泥等必需的建筑材料、没有起重设备情况下,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九山人,凭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硬是用六年的时间,创造出了这个奇迹。
今天在坝顶远眺、在山顶俯瞰,水库高峡平湖,碧波荡漾的仙境尽收眼底,此时更加敬佩当年那些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顺坝边公路直上,不远就是黑松林景区大门了。把守大门的是一位缺了一只手残疾人,黝黑的脸上,透露着临朐人的憨厚和实在,我们询问如何买票时,他告诉我们,年满65周岁的人,免票进山,并且车也可开进去,也不用买票。多厚道的山里人啊!在拜金横行的今天,非国有的景区,能不想方设法收钱的真是凤毛麟角了,而此处却还是一方净土。
我们沿路盘旋而上,天不热,阴着,时而飘点蒙蒙的小雨,我们们打开车窗,尽情地欣赏一路的风光,山下平湖如镜,倒映着山色,山上树林葱茏,云雾缭绕,感觉点上庐山的感觉了。
上到山腰,路分两叉,一条向南,继续上山,尽头是南天门;一条向东,顺河而去,是弥河的上游。路口西侧,是一小盆地,四周群山环抱,状若圈椅,中有一参天巨树,独立谷地中央,走近看其铭牌,方知其为枰柳。枰柳,儿时家乡的弥河坝上曾经见过,树枝柔韧,根系发达,最适坝上种植,用于固土护坡。但象这棵30多米高,4米多粗的,实属罕见。
我们先沿山路驱车向上,一路上见了几处摩崖石刻,字迹虬劲,但没看清作者是那位大家。快近山顶时,路边有一堆三块巨石,状若鼎足,石旁立一木牌,上书“支锅石”,形容倒也顾切。此石上若能支锅,那锅之大也只可烹象煮鲸了。再往前走,有一景点叫“望龙台”,自此往下看,淌水崖水库的全貌尽收眼底,那10大连拱,扛着碧波万顷,托擎着一面巨大的明镜。
路尽山顶,下山的路不知何故被阻断了,只好原路返回至山腰,再从大枰柳树那里,顺河而下。约行三四里,路边有亭名“采风亭”,亭柱有对“听风真偈演,观水道心存”,见对的工整且有禅意,便停车进亭观看。亭边有路,蜿蜒直通河底。顺路而下便到河谷了。这片河谷就是著名的“奇石峪”,号称江北第一奇石峡谷。谷中有一巨石,上书“弥河溯源”,想来由此而上,就是弥河的源头了。谷边断崖有一巨石如削,上书楷体大字“青石浦”。河谷中巨石横陈,或立或卧或斜,如卧牛如怒马生动多姿。水流便在乱石间蜿蜒流淌,平缓处,便积水成潭;断崖处,便飞泻为瀑。水流漫坡,清澈透明,浅仅没脚;至层叠回旋处则飞珠溅玉,轰然有声。看到眼前如此美景,第一想干的事就是脱鞋挽裤跳下去撒撒欢了。
刚到河中,清澈沁凉的河水仅没脚背,河中的石子有些硌脚,脚步倾侧趔趄,不敢快走,但不一会就适应了。在一较大断崖下,水流冲出了一个水潭,因刚下过雨,潭中淤积了一大片砂子,这片砂子像极了老家弥河中的河砂,松软洁净,我在这片砂子上来回踹踱着,回味着儿时故乡的弥河梦。
中午了,也有点累了,望着上游的那几个诱人的景点,也只能望而却步。
那迷一样的弥河源,也只好下次再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