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拍了一组与我院子的花有关的图片,就算记录立秋吧。

野菊花,在院子里生长好几年了,地盘越来越大。

似花非花
西番莲没完全绽放时的美色
大缸底的恋爱游戏,我家的马蜂窝在伞槐树里面,下面有个浅水缸大盆,于是乎。。。。
缸盆历久弥新,已经演化成水墨画底了
薰衣草的幻想

花藏绿叶中,潜伏桃色与桃花运?

歪打正着的《红葵花》
昨天,2012年8月7日,三伏第一天竟然是立秋!
接到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我也给亲朋好友发了立秋的祝福。
多数人说立秋就要贴秋膘啊。可是吃什么?
昨天进城看中医,天还很热。但是白医生一长针扎在我肚皮上,寒凝顿时消除,胃不疼了。
认识白大夫6年了,医道高明,为人谦和,对症下药手到病除,于是口口相传,他的拥趸实在多
白大夫不仅是中医高手妙手回春的能耐大,还是书法家,书法相当独具一格。
祛湿前要补足气血,调理好了才能化解头包痰核。听医嘱,相信中医治本治根。
回城途中遇到同村2位画家开车于是搭车到通州新华大街同仁堂拿药。
宋庄前夏公庄站附近的三江饭店真不错,物美服务好价格还不贵,
于是来个炖肘子(48元)、韭菜鸡蛋锅贴、粉丝蒸丝瓜、蒜泥茄子,棒渣粥送咸菜,
吃请吃的美,往日芥蒂随云飘逝,现实才重要。神马都是浮云!
早上从家里出来前拍的院子与花的景儿挺舒心的。(看上面一组图)
小贴士: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林雅轩记录2012的立秋,8.7--8.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