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谁是宇宙怪球

标签:
科苑逸闻集萃科普文章乔阿光分清谁是宇宙怪球宇宙探秘 |
分类: 科苑逸闻 |
分清谁是宇宙怪球
《大科技》2000年第七期
乔阿光编译
外星人即将被发现?
地球是否是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星球?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无数科学家为找出答案费尽心血。且不谈能否找到具有和地球自然条件相似的星球,就是找到和太阳系相似的恒星系都非易事。在1991年观察到第一个类太阳系行星以前(1991年科学家们第一次利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来自于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寻找这类星球不仅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还有可能遭人嘲笑。因为天文学家只信眼见为实,在他们自己用仪器观察到确有类太阳系的行星存在之前,他们是不会像科幻作家那样口若悬河,去作任何哗众取宠的预测的。
自那以后,不断有新的类太阳系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们承认至少有18个类太阳系。但怀疑派是不会轻易退出阵地的,有类太阳系行星并不等于有地外生命,更何况目前所发现的类太阳系行星和地球及其近邻大大不同。
因此,有人认为,假如宇宙中大多数行星和类太阳系行星相似,而不是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那我们的太阳系就是宇宙中最怪异的行星系,地球就是宇宙中最怪异的行星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要解开真相首先就要找到和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太阳系行星。但星球越小,反射它的“太阳的光越弱,因而就需要更好的观察仪器才能找到和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太阳系行星。能做到这点的是当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曾决定在2005年发射的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
天文望远镜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光学部分由棱镜或平面镜组成,把入射光聚焦到观察镜的眼睛或传感器里,主镜管越大效果越好,天文望远镜越大能收集到的光越多,越有可能观察到微弱的光,形成较清晰的图象。
光具有和大海波涛一样的特性,即有波动性。当两列光波相遇时,如果两列光波的波峰又恰好重叠,那么,光的强度就会大大加强。 反之,如一列波的波峰恰与另一列波的波谷重叠,则光的强度就会大大减弱。太空干涉仪能看到遥远的恒星的位置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围绕着它运转的像地球般大小的行星的影响结果。因而,可据此推测出这类难以看见的小行星的存在和它们的大小等情况。利用波峰和波谷重叠,有一种隔离模式,可把过亮的恒星的光减弱,以便观测到它附近的亮度微弱的行星。
此外还可利用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测量整个银河系中恒星的位置,从围绕年轻恒星的宇宙尘埃盘中发现正在形成的行星。最近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拍到了一张这样的图。但目前在这张图上看不到行星,只看到潜在的行星构成区的盘状结构。天文学家认为这里可能会有行星形成。如果用太空干涉仪来观察这一地区,也许能从这些盘状结构中找到行星。
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的飞行系统由干涉仪系统和飞船系统组成。飞船系统提供飞行操作功能,它由自身的结构、动力子系统、姿态控制、推进器、通信和热控制系统构成。仪器系统由光学部分、调节器、传感器和科学观察所需的计算机等构成,用来获取、追踪、测量星光在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上形成的干涉条纹。成功的研制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要满足一个巨大的技术要求,轻巧而灵活的光学元器件要控制和稳定在毫微米的水平上;间距超过几米的光学元器件要控制和稳定在亚毫微米水平上;要把几个天文望远镜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克服干涉仪整体操作的复杂性,解决在轨道上进行试验的困难和操作的自动化。现在这三大难题己经解决,只等发射。
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将尾随着地球沿着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飞行。它定于2005年6月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东部试验区发射,进入轨道。在这一轨道上它每年以将近0.1埃的速率缓慢地偏离地球。5年后达到最大通讯距离约为9500万公里。在这个轨道上,它将受到太阳连续的照射,避开在地球轨道上会发生的日食,待它在这一轨道上安顿下来后,它的两个扇面和遮阳罩将打开,飞行系统将会检测收集到的数据,精确确定实际轨道,几天后,它会排除污染物,光学镜盖将打开,接下来的几个月要对干涉仪进行校准和对直,从校准期末到2010年,太空天文光学干涉仪将进行连续的科学观察。
编译自[美]《大众机械》1999年第5期和NASA的宇宙起源计划网站
后记:这个很好的计划目前因资金链断裂而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