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全宇宙的统一语言

标签:
科苑逸闻集萃科普文章乔阿光宇宙探秘音乐是全宇宙统一语言 |
分类: 科苑逸闻 |
寻找全宇宙的统一语言
(巨大天体也有智能)
《飞碟探索》1999年第3期,《大科技》2003年第3期
乔阿光编译
1995年10月,两位瑞士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围绕飞马座51运转的新行星,接着1995年12月30日和1996年1月两位美国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围绕室女座70运转的新行星和围绕大熊座47运转的新行星,从而证实了在宇宙中我们太阳系并非独一无二,这3个星系就是3个类太阳系。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得以出现生命的情况,这些发现给人类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带来了希望,是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新纪元的开始。
这就是千百年来寻找生物体形态和与人类相似的地外智慧这一思路的最新成果。至于在火星或土星的卫星上寻找生命的课题还在探索。10年前美国建立了寻找地外智能生命的SETI工程,它的地外频道分析工程有一个天线直径为25米的射电望远镜,以每天搜集2200万兆比特信息的速度巡视太空,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总之,这一切努力离找到地外智慧本身还很远,宇宙继续沉默着。
难道人类真是宇宙的独生子?是我们没有读懂地外智慧发出的信息,还是地外智慧不会或不愿发出自己的信息?是否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都在思考。
现在一位心理学家站了出来,彻底抛弃旧思路,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是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伏·列菲弗尔。他的独特思路是:音乐是全宇宙的统一语言,地外智慧并非一定是生物体,它可具有任何形态。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起地外智慧问题来了呢?其实他不仅是心理学家,也是位天文学爱好者,早在1967年就在他的一本心理学著作中用整整一章研究了宇宙生物学。他对地外智慧的研究就派生自他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
近20年来数学打进了心理学这个以研究扑朔迷离、难以度量的以人为主体的科学。有两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人在两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时,发现不大可能像布里丹笔下的驴子那样因不知道吃左边的一把草还是吃右边的一把草而饿死。但也不是 50%对50%的进行两种可能性的选择,而是必选一种,其平均值 0.62恰为黄金分割值。这个数值正是在建筑和绘画中的最佳比例值,说明黄金分割是有规律的。但当时仅把此看做一个在人的心理上有着更深的内在平常的成果,没有去深究。
两位美国人还发现在公民投票中黄金分割也起作用。此后俄罗斯心理学家列菲弗尔也开始对公民投票问题,即对做决定的人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他进一步提出了在公民投票中音乐产生影响的问题。他发现这个数学模型除了能做决定,还能解释一些包括音乐在内的问题。他用方程式表明 C大调造成上扬的公民投票,而C小调则造成下降的公民投票,从而证实了音乐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感觉的传递。
然而他发现他费尽心机得到的数学模型不是别的,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最广泛的定律之一。由此他产生了最重要的结论:选择我们所使用的那些音程并非只是人一时的古怪念头,而是一种必须的甚至是物理上不可避免的情况,我们的身体不懂其他音程的“语言”。可见音乐语言(准确地来讲,是它具有的数学比例)显然对全宇宙的智慧物质,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一样的。
正是存在这种我们所熟悉的音程构成的曲调,因此它能成为我们区别宇宙中的智慧物质(假如存在的话)和非智慧物质的标志。非智慧的物质能获取个别的音程而不能把它们组成曲调,只有智慧物质才能把它们组成曲调。10年前列菲弗尔提出了寻找宇宙信息流的音乐结构的建议,当时谁对此也不感兴趣,他就自己干起来了。
不久前他把注意力放在了SS433星上,他立刻感受到了这个天体的外貌上有某些奇异的特点。这个天体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普通的巨星,一个是不寻常的高密度的小星体。第一个星体的性质至今还未确定,一些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是中子星,另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则认为是黑洞。他们认为这颗高密度的小星体的组成十分复杂,它从蓝色的巨星深处拽出物质,“吃掉”它们,把剩余的部分以巨大的速度用气流形式向相反的方向抛射。这些气流的某些特点令人惊奇:如它们异常的细,仅1%左右,目前还无法用通常的观点来解释它。
列菲弗尔研究了SS433的光谱(此光谱曾由天文学家详细描述过)。他认为这个光谱证实了他的猜想:在一定的时刻光谱线和9个音符“1-3-4-5-5-6-7-1-2”组成的乐曲相符,而且其准确性不同寻常,为什么天文学家没注意到这点呢?很简单,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这个课题,因此也就没有去猜测光谱的数量表示和音符有无关系。
伏·列菲弗尔的发现使专家们惊讶,第一个反应是传统的:荒谬。但是在仔细检查列菲弗尔的计算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乐曲。但天文学家们不断地说明:产生乐曲是偶然的,根本不是什么宇宙智能的体现。于是伏·列菲弗尔从数学上计算了这个星体的光谱线和乐曲相符的概率,这个概率确实不大,但也有千分之一左右!它不是乐曲是什么呢?谁是这个不为人知的“作曲家”呢?到哪里去找我们的智慧兄弟呢?是通常传说中的小绿人吗?我们不知道它们存在的任何标志。为什么总是等待,认为它们一定要像我们呢?为什么这样相信智慧物质仅仅就是生物结构一种呢?
还是在齐奥尔科夫斯基(俄罗斯宇航学家)时就讨论过在宇宙中产生类似植物的特殊的智慧物质的可能性,它们直接从太阳那儿获取能量。列菲弗尔设想这些智能物质(他们的“身体”的巨人部分我们看不见)可能是一种像SS433一样的组合体,由等离子体围绕着它,磁力线起着骨胳和神经系统的作用,粒子流起肌肉的作用,其心脏是类似SS433的高密度部分。它用物质和能量供养着“身体”的其他部分。所发现的乐曲是传递某种情感的产物,或是协调自身组织的活动,或是为智能兄弟们预备的。列菲弗尔给这种类型的物质起了个名字叫“智能磁等离子体物质”。
许多研究者指出SS433和在宇宙的可见部分散射的射电和银河系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由物质形成的圆盘围绕,都在把物质变成等离子体,并部分地向外喷射。但它们的强度是SS433的几百万倍,所以SS433可能是打开宇宙智能的钥匙。
根据列菲弗尔的假说,宇宙智能的存在并不要求像在地球上那样复杂的组成条件,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需要别的式样,所以我们可以期望,在太空中存在智能物质和他们的后代。现在存在这样一种传统的看法,即不同的宇宙文明之间的交流就像知识交流一样。
列菲弗尔认为并不一定是这样,他认为不同宇宙文明之间可以交流感情,因为所有的宇宙物质的情感包括我们,都事先已由这种或那种物理定律确定了,应有同样的情感结构,他们为什么不用这种或那种在宇宙中每个角落都能明白的音乐来交流呢?
列菲弗尔还举了个例子,一位科学家和一群小学生交流时,如果谈论高深的科学问题,肯定没法谈。但如果有一架钢琴,他们就能通过钢琴演奏乐曲来交流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
这说明当两种文明在技术上和智力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没有交换知识的基础时,可用相同的情感共鸣来交流,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就是传递音乐信息。
但至今宇宙还在沉默着,没人向我们传递信息。研究者对这个的解释是,宇宙主体在发展中留下来的能量越来越少,它们似乎封闭在自己的“能量茧”中,这意味着宇宙物质越发达,观察它们就越难,这可能是宇宙沉默的原因。
但在早期发展阶段上的宇宙主体仍然有强大的辐射源,因此留下了或早或晚能听到相互交流音乐信息的期望。
其实在列菲弗尔之前俄罗斯另一位科学家斯瓦尔茨曼就提到过文化现象,特别是音乐比科学信息更适合地外智慧用来展现自己。而列菲弗尔给出了这一论题的理论基础。
列菲弗尔提到了宇宙其他智慧物质可能完全不像我们,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现实,假如我们考虑到这点,我们就能找到他们。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卡尔达什夫认为可能存在比我们早6亿-8亿年的超文明,列菲弗尔提出了宇宙其他智慧物质可能完全不像我们,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现实,假如我们考虑到这点,我们就能找到他们。
说句题外话,现在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生命体的假说,它能够选择在它上面生活的物种,能自我清除污染等。人类可能只是寄生在地球上,如果我们不好好伺候地球,就可能被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