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魏了翁诗词二首赏读

(2014-11-11 09:17:17)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诗词欣赏

(南宋)魏了翁诗词二首赏读

魏了翁(11781237) ,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1237)卒,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著作有《鹤山集》、《鹤山长短句》等传世。魏了翁与丹棱李壁兄弟友谊深厚,常有诗词唱和。

一、《果溪峡》赏读

寒来晚眺牛羊下,翠荡涵秋野鹤飞。

风雨灯前话旧昔,应怀坡老不曾归。

【题解】: 此诗辑自民国12年版《丹棱县志》卷一·舆地上· 水道·第25页。在魏了翁《鹤山大全集》中,此诗题为《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见寄》,诗云:“寒城眺晚牛羊下,翠荡涵秋鹳鹤飞。风雨灯前话畴昔,应怀坡颍不成归。” 在历版丹棱县志中,都以《果溪峡》为题载录。果溪峡,位于县城北面二十五里石桥乡麻柳村龙鹄山后。峡壁中有相传为苏东坡手书摩崖石刻“果溪”二字。

【赏读】: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表现了诗人对苏轼兄弟深深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寒来晚眺牛羊下,翠荡涵秋野鹤飞。” 寒来晚眺:原本作“寒城眺晚” 。笔者认为若抛开绝句平仄格式,单就诗题及词意讲,并无阻碍。不过若依县志收录标题《果溪峡》讲,应以“寒来晚眺” 为宜,若用“寒城眺晚” 则不可讲,因为县城远离果溪峡几十里,是不可能望见峡中下山的牛羊,飞翔的野鹤的;若依原本《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见寄》诗题讲,排除果溪峡这一特定环境,则两者皆可。涵秋:“涵秋”一词出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涵秋”即言秋天景色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涵,包涵、蕴涵。秋,指秋天的景色景物。首起两句是写景。重点描写了傍晚时分峡谷中一幅优美恬静的牛羊归栏、野鹤回巢图,为下两句抒怀伏笔铺垫。意思是说:秋天的傍晚,峡谷中山风吹拂让人略感一丝寒意,我远望峡谷,但见山坡上一群牛羊正缓缓地向山下走去,峡谷中溪水清澈,岸边葱葱的树影倒映在水中,山风吹来,倒映在水中的树影随着碧波荡漾开来。此时,几只野鹤正掠过水面飞向岸边树林中栖息。

“风雨灯前话旧昔,应怀坡老不曾归。” 旧昔:从前、过去。亦作“畴昔”。坡老:即东坡。亦作“坡颍”。颍,即指苏轼之弟苏辙。苏辙,晚年别号颍滨遗老。末尾两句抒怀。诗人由傍晚归栏的牛羊、还巢的野鹤,自然地联想到曾在此留下踪迹的丹棱先贤苏轼兄弟,遗憾的是两位先贤却在人生的暮年未能返回故乡。表现了诗人对苏轼兄弟深深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意思是说:夜里窗外响起风挟和着的淅淅雨声,山谷中显得更加的寂静,伴着忽明忽暗的烛光,我与友人漫话着以前的先贤们,谈得最多且最让人怀念的是离开故乡未曾回归故里的宋代先贤苏东坡啊!

             

二、《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

朝阳阁建成》赏读

 

月落星稀露气香,烟销日出晓光凉。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淇以北,洛之阳。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阊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题解】: 《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朝阳阁建成》,辑自魏了翁《鹤山长短句》。该词是魏了翁按照老朋友丹棱人李参政壁的“朝阳阁落成”词的韵所作的一首言志词。朝阳阁,位于县城西北十八里朝阳峰上,为南宋时李焘之子李壁所建。朝阳峰在龙鹄山东面,县志称朝阳峰“一峰独峙,横插天半。”李参政壁,即李壁李壁,别号雁湖居士,是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儿子,曾任参知政事一职,故称。彭遵泗乾隆版《丹棱县志》卷十一下 艺文志“七言绝”中,以《朝阳峰东阁》为题,将魏了翁这首《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朝阳阁建成》词前四句“日落星稀露气香,烟消日出晓光凉。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收归宋代苏轼名下,实乃大谬。

【赏读】: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在描写朝阳阁清晨美丽的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朋友李壁的信任、宽慰和希望之情。

“月落星稀露气香,烟销日出晓光凉。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上阕: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忠君爱国之心信任和赞赏。

“月落星稀露气香,烟销日出晓光凉。” 首起两句写景。描写了朝阳阁清晨美丽的景色。意思是说:黎明时分,月亮落下去了,天空中还稀疏地残留着几颗星星,空气中漂浮着山林中草木上露水气雾的清香。这时晨雾慢慢地散去,太阳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凉爽怡人。

“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扶木:即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为日出之处。高诱注:“扶木,扶桑也。在汤谷之南。”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木中升起。汉代刘桢《大暑赋》:“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后两句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忠君爱国之心信任和赞赏。意思是说:神话传说在天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有棵高达三千丈的扶桑树,我认为你那颗忠君爱国赤诚之心就有那棵神话传说中的扶桑树一样长啊!

“淇以北,洛之阳。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阊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下阕:词的下阕,是诗人劝慰宽解朋友李壁。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

 “淇以北,洛之阳。买花移竹且迷藏。”淇以北:即在淇水的北面。淇,即淇水,在河南省北部,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河。洛之阳:洛水的北面。洛,即洛水,位于河南省西部。通常指的是流经洛阳区域的洛河。“淇以北,洛之阳。” 是寓用典故。意涵在古代“淇以北,洛之阳” 两大区域内有两座有名的园林,一为“淇园”,淇园,我国第一座王侯园林,被誉为华夏第一园。《述异记》曰:“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六朝人戴凯之《竹谱》云:“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见班彪《志》。” 另一为“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别墅,《晋书·石苞传》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迷藏:喻退隐之意。宋代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句是诗人劝慰李壁的话。此时,李壁正退隐归乡,隐居在龙鹄山中。意思是说:在淇水的北面有座以竹闻名的淇园,在洛水的北面也有座名为金谷园的园林。老朋友你暂且去哪里购置一些花木、竹子经营一下园林,享受享受退隐园林的乐趣吧。

“九重阊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九重:指帝王。唐李邕《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阊阖:原指传说中的天门。典出屈原《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黄道:帝王出游时所走的道路。唐代李白 《上之回》诗:“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低回:徘徊不前。末尾句也是诗人宽慰李壁的话。希望李壁不要因眼前际遇而悲观失望。意思是说:总有一天远在京城的君王会打开宫门召你入朝委以重任的,我就不相信你就这样徘徊不前直到两鬓斑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