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2010-03-17 08:05:32)
标签:

宗教

八分体

碑铭

松柏之铭

龙鹄

三合院

杂谈

分类: 雅聚小记

       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南山种豆翁

 

http://s11/bmiddle/507a8a75h73653a4e790a&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三合院-角
http://s5/bmiddle/507a8a75h736539f30774&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三合院-角

http://s7/bmiddle/507a8a75h81f3fedbd5d6&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树明兄娓娓释碑铭

http://s16/bmiddle/507a8a75h81f41065beef&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树明兄娓娓释碑铭
http://s5/bmiddle/507a8a75h81f413e9fc74&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树明兄娓娓释碑铭
http://s4/bmiddle/507a8a75h81f4176e4553&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树明兄娓娓释碑铭
http://s12/bmiddle/507a8a75h81f41a2c1f8b&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树明兄娓娓释碑铭

http://s16/bmiddle/507a8a75h7365399bff5f&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相互切磋

http://s1/bmiddle/507a8a75h736539513af0&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相互切磋

http://s10/bmiddle/507a8a75h81f3eccc5909&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相互切磋

http://s2/bmiddle/507a8a75h81f41d365f51&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登台讲解

http://s2/bmiddle/507a8a75h81f420313531&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登台讲解
http://s11/bmiddle/507a8a75h81f423b5860a&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相互切磋
http://s4/bmiddle/507a8a75h81f3f44ef243&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位于龙鹄山腰的《松柏铭之》碑
http://s15/bmiddle/507a8a75h81f3f81f852e&690 树明释碑铭" TITLE="雅聚三合院  树明释碑铭" />                            《松柏铭之》碑拓片

三月十三日,风和日丽,朋友们相聚于县城西郊有名的星级农家乐三合院。本次聚会地点原本考虑定在梅湾湖,但想到周末去梅湾湖看桃花的游人太多,而临时改在三合院。本次聚会由树明主讲,内容主要讲析我县国家一级重点文物《松柏之铭》碑。

《松柏铭之》碑位于龙鹄山腰,碑高2.2米,宽1.54米。碑建于唐天宝九年(750),碑文为唐师学撰文、唐代女书法家杨玲书写(),记女道士成无为在龙鹄山广植松柏树之业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对于此碑,说实话我从未认真研读过。而且此碑凿刻于龙鹄山腰,山路崎岖难行,再加上碑文由于年代久远,个别字迹因风化磨损而变得模糊不清,现在也很难以认读。然树明兄却数次前往实地考察研判认读,其认真精神令人敬佩。且树明兄虽文化学历仅为老三届高中生,但经数年潜心研读,搜集整理考核资料近万字。今天树明兄专门为我等介绍他几年来的研读心得。听了树明兄的介绍讲解,我等非常感动,觉得树明兄一个庶民百姓,为宏扬地方文化不计报酬,潜心默默耗时费心研读,其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据树明兄讲《松柏之铭》碑为国家一级文物,但目前县上尚还没有一篇权威的碑铭文本,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文章。他目前所做的也只是一些资料性基础工作,希望能通过他今天的介绍能引起朋友们的兴趣,来共同研究它,争取能做出成果。

听了树明兄的介绍,我很感动,对地方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我原也有一番计划,但并没有涉及对《松柏之铭》碑这一内容。今天听了树明兄的介绍,我想我等朋友中,学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对文史感兴趣的尚有仲父君,我们应义不容辞,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集中精力与树明兄一道来共同来做这一工作。也算我们为弘扬地方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吧!

1

《龙鹄山的镇山之宝, ---唐代《松柏之铭》碑》

 韩树明  2010-3-3

 丹棱县城北十五里有座龙鹄山,山形呈圆锥体,突兀于总岗山中段南麓边缘折皱地带,海拔817米。远眺龙鹄山,好象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又犹如巨人端坐于群山之中,恰似佛祖莲台打坐,左手拈袂,右手抚膝,神态端庄。四周有48座“磕头山”,好象朝圣的信徒伏拜于地,极具“千人拱手,万山来朝”之势。

龙鹄山,古代名龙鹤山,唐代为西南重要的道教活动胜地。据杜光庭(唐末五代主持四川道教的高道。王建自立前蜀赐号封侯时,封其为传真天师、崇真观大学士。晚年定居青城白云山,死后墓葬清都观侧)《道教灵验记》和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唐代龙鹤山建有三宫九观,乃成无为、杨正见、李炼师得道升仙处。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丹棱县龙鹄山人李焘少时读书于此,筑室曰“巽岩书屋”。其子垕、、塾、、壁、埴亦读书于此,诸子皆成名宦。李焘及其子李壁、李埴均进士及第,以文学知名于当朝,时人比之苏氏三父子而称“三李”。因山腰有座御印碑,上刻有宋孝宗手书赐李焘的“龙鹄山”三字,后世便将龙鹤山更名为龙鹄山。

在龙鹄山腰长约180米的坚硬红色砂岩峭壁上,有一处唐代摩崖造像,相传为唐代开元年间丹棱县女道士成无为营建。造像坐东向西,由北向南“一”字型排列,高低错落,状如蜂房,布置严谨,构思奇巧,刀法洗炼。现存89龛,大小人物780尊,以道教造像为主,皆有佛教造像,佛、道合龛造像。

在造像群中,凿巨石而成的《松柏之铭》碑,碑高2·2米,宽1·54米,全文589个字。碑文师学撰,杨玲书。碑额“松柏之铭”四字为秦篆,古朴典雅。碑文字体为八分体(隶书),字体筋骨紧固,严整平稳,端庄秀丽,刚柔兼备,浑厚劲道。隶书是汉字字体的一种,由篆文演变而来,相传是秦朝程邈所创。逦道元《水经注·榖水》说:“古隶之书起于秦代,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谓之隶书。”隶在汉为汉隶,在唐为八分。八分体书法,作为盛唐时期的一种典型隶书,与当时所产生的杜(甫)诗、韩(愈)文、颜(真卿)字、吴(道子)画等艺术成就一样,表现了那时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趣味。碑文记述成无为隐居龙鹄山,潜心修炼,建祠置宇,遍植松柏的史实,文情并茂,典雅得体,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特色。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诸领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从古代的原始巫教、战国的神仙学说和先秦两汉的道家黄(帝)老(子)思想演化而形成的道教,在唐代进入最兴盛时期。李唐王朝尊老子李耳为始祖。乾封元年(666)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亲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开元二十九年(741)玄宗令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天宝四年(745)玄宗昭以《道德经》列诸经之首。天宝八年(749)闰六月初四,玄宗朝太清宫,加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是年冬,诗人杜甫暂回东都洛阳时,作《冬日洛阳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追述老子被尊为玄元皇帝的历史,铺陈庙宇的尊严以及庙内外景物的壮丽,诗中有云:“仙李蟠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在李唐王朝的大力扶持下,学道成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朝官贺知章弃官入道。诗人李白学道岷山。杨贵妃变入道籍,号曰“太真”。蜀中道教兴盛,高道辈出,名重全国。仅谈玄论道,注释《道德经》的,就有包括眉山任太玄在内的六家。他们或注疏,或集解,共阐老子奥妙。

其时,丹棱县女道士成无为隐居龙鹤山修炼,“薙草开室,因高筑宫”,“建置祠宇”,使其“尊容湛其金色,灵卫纫其四绕,流水周于舍下,翠柏满于山头”(碑文),使龙鹄山成为当时西南道教活动胜地。相传,其名气在当时仅次于灌县青城山(相传为黄帝访道求仙的福地,又说张天师在此降魔伏龙,从此成为高道修真的“洞天福地”)、大邑鹤鸣山(相传张天师创立道教的祖庙,其后的陈抟老祖、张三丰真人都曾在此修道)、梓潼七曲山(道教尊祖文昌帝君的祖庙)。后来,龙鹄山竹木遍岗,山风吹拂,松涛阵阵,流水涓涓,祠宇古观若隐若现,明代中叶成为丹棱县八景之一的“鹄岭晴岚”。

龙鹄山《松柏之铭》碑古朴典雅的碑文,对于我们研究盛唐时期丹棱的道教文化,研究盛唐的典型隶书——八分体书法,了解盛唐道教徒的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教材。《松柏之铭》碑建于唐代天宝九年(750),距今已有1260年历史。其年代久远,碑文古朴,书法秀丽,雕刻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且保存完好,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她既是龙鹄山的“镇山之宝”,更是丹棱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五古 咏海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