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十九首  凛凛岁云暮》赏析

(2009-11-21 10:06:06)
标签:

女主人公

良人

游子

古欢

洛浦

分类: 诗词欣赏

       《古诗十九首  凛凛岁云暮》赏析

              南山种豆翁 2009。10。22

         《古诗十九首 <wbr> <wbr>凛凛岁云暮》赏析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题解】:这是一首思妇冬夜怀夫的忧思之作。通过对寒冬深夜里思妇梦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女主人公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忽中的怅惘心情。

   【赏析】:全诗共二十句,可分作三层。

    第一层(1-6),写暮冬之景,思妇即景忧怀良人。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凛凛”:凛,寒也。“凛凛”,言寒气之甚。“云”:语助词,“将”的意思。“暮”:这里作“完”,“尽”,“未”讲。“蝼蛄”:音“楼孤”,俗名“土狗子”。害虫,夜喜就灯光飞鸣,声如蚯蚓。首起两句描写岁未景象。年近岁末,天气寒冷,草虫不胜酷寒即将冻馁而亡,故其声悲凄。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率”:大概的意思。“厉”:猛烈。三,四句紧承首起两句写女主人公由岁末凛冽的寒气所引发的联想,她心中思念的游子所居之地大概也是北风凛冽,寒冷异常,但此时的他可能还无冬衣可以御寒吧。显现出女主人公对游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锦衾”:用锦制作的被子。“洛浦”:洛水之滨,即洛水。洛水位于河南省西部。传说伏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之中,遂成洛水之神。古代很多人神相恋的传说便发生在她身上。因而在古代诗词中洛水往往成为宓妃的化身。“同袍”:原义指战友,这里借用为指夫妻间的关系。这两句是诗中理解的难点。历来的注评家注解各一,但都主要倾向于认为这两句是女主人公猜想之辞,认为游子负心,在外被美色所惑,另有所爱,因而将她抛弃一边。其中的代表尤推清代的吴淇,他在其《选诗定论》中说:“‘锦衾’句引古以下,言洛浦二女与交甫素昧平生者也,尚有锦衾之遗;何况与我同袍者,反遗我而去也?”又如马茂元也认为这两句和《行行重行行》篇的‘浮云蔽白日’句用意相同,是女主人公内心对游子另寻新欢的一种担忧(见《古诗十九首探索》)。     

    笔者认为联系上下诗意来看,不应死解典故,此处应把它理解为是对 “洛浦”这一典故的活用为好,诗人以“洛浦”代指其与游子结婚定情而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结婚定情后不久,本应与之同床共被的良人便留下温暖的锦被离家远去。这既是女主人公忧游子无衣御寒的原因所在,也是下面女主人公积思成梦的起因所在。

    第一层,诗人从岁末寒冷凄切的景物写起,抒写了女主人公因“寒风已厉”而想到“游子无衣”,又由忧“游子寒无衣”,想到家中虽然留有温暖的锦被可以御寒,但与自已同床共被的游子却为生计与她两相分离外出远游。可以说这六句描写充分显现出了女主人公在独守空闺的岁月中那种无时无刻不在忧思着丈夫的温柔体贴关爱之情。

    第二层(7-14句),写梦中之景,抒写女主人公与游子新婚之乐。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累”:积累,增加。“容辉”:犹言容颜。独宿本已难堪,冬夜本来漫长,再加长久的忧思累积,更加难以入眠,所以使人更觉夜晚之漫长。忧思累积,长夜独宿难熬,所以女主人公便想寄托于梦,好于梦中得见游子。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良人惟古欢”:“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惟”:思也;“古”:故也;“欢”:指欢爱的情感;“惟古欢”:犹言眷念旧情。 “枉驾惠前绥。”:“枉”:屈也;“枉驾”:是说不惜委曲自己亲自驾车而来;“惠”:,赐予的意思;“绥”:挽人上车的绳索; “惠前绥”,指男子迎娶时把车绥亲手递到女子手里。《礼记•婚义》:“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又《郊特性》:“婿亲御授绥,亲之也。”这两句是描写梦中之景,在梦中女主人公梦见了当初结婚时,游子是非常地眷恋喜欢着她,不仅亲自驾着车前来迎娶她,并且把车前登车的绥带亲手递给她,助引她上车。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愿”:希望。“巧笑”:不期而恰好之笑容。形容妇女美的一种仪态,这儿是写女子对丈夫亲昵的情态。这两句继续写结婚时欢乐美好的情状:丈夫一边在她耳边悄悄地说他希望天天看到她那种笑意盈盈的样子,一边与她手挽手同车而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既来不须臾”:“来”,指“良人”的入梦。“须臾”,言时间极短。“不须臾”,没有一会儿。“重闱”:闱,闺门。重闱,犹言深闺。上句叙述梦境之短暂;下句写梦醒后的悲哀。南柯梦醒,女主人公仍然是单身独宿,而梦中的“良人”并不在“重闱”之中。

    第二层,写女主人公积思成梦,抒写了她梦中与良人相处之乐。“独宿”已觉难堪,更况忧思累积,所以更感冬夜之漫长。因此,女主人公为消磨长夜,满足自已对游子的思念,故寄希望于“梦”,虽然现实中不能相见,但想凭诸于梦以便可以在梦中看见自已日夜思念的丈夫,由中可以见女主人公与游子相别之久而又相爱之深也。果然,在恍惚之中女主人公进入了梦境。在梦境之中,女主人公梦见了什么呢?她梦见了她与游子新婚那天的情景。从梦中的情景可以看出游子非常眷恋喜欢她,新婚之际,亲自驾车前来迎娶她,并亲予授带助她上车,在车上游子还一边在她耳边悄悄地说道,他希望天天看到她那种笑意盈盈的样子,一边与她手挽手同车而归。新婚的经历对青年男女来说,都是十分美好而且印象深刻的。可以想见,在空闺独宿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女主人公不知曾无数次回味新婚当天甜蜜欢乐的情景。所以,女主人主在梦中自然地又再现了新婚大喜那天的情景。但遗憾的是,美梦短暂,醒来梦境全无,更使人徒增伤感。

    第三层(15-20),写梦醒后女主人公伤感的情状。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亮”:信也。“晨风”:即鸷鸟,一种健飞的鸟。“翼”:翅膀。写女主人公梦醒后,不见良人,暗自怅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健飞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追寻良人的踪迹。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眄”:《说文》:目一闭一开审谛而视也。“睐”:旁视,斜视“眄睐”:顾盼,斜视貌。“适”:宽慰的意思。“适意”:犹言遣怀。“引领”:伸着颈子,凝神远望的形象。“睎”:望也。这两句是承前两句而说的。既然没有晨风的健翮,飞到她所思念的人的身旁,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好虚眯着双眼默默地宽慰自已,伸长着脖颈遥望远方聊以自遗。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徙倚”:徙倚 (xǐyǐ)徘徊;流连不去之意。 “沾”:濡湿。“扉”:门扇。最后两句写女主人公南柯梦醒,不见良人,四顾寻觅,心有不甘,倚门而望,流连不去,满怀伤感,泪流双颊,以至于将门扉濡湿。

     第三层,写女主人公乍从梦境中醒来,那种恍恍惚惚的感受。意思说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昵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这时才憬然惊察,原是南柯一梦,于是以无可奈何的语气慨叹道:“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追寻良人的踪迹。”这后四句,诗人从女主人公的眼神上着笔,写女主人公始而“眄睐”,继而倚门“遥睎”,以至于“垂涕”而濡湿门扉,短短四句,主人公感情的变化便跃然纸上,却又写得那么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译文】:

年近岁未寒气逼人啊,

傍晚时分不停地传来蝼蛄那悲凄的鸣叫。

寒冷的北风已经吹得是那么地猛烈啊,

远游他乡的游子尚无御寒的冬衣。

温暖的锦被遗留在结婚定情后的家中啊,

本应同床共被的良人却与我两相分离外出远游。

长期独宿难眠更觉长夜漫漫啊,

我多想在梦中见到你的容颜。

在梦中你还是眷恋着往日欢爱的我啊,

迎娶我的那天亲自驾车并上前牵着我的手。

你说你希望经常看到我欢笑的样子啊,

我和你相互依偎手挽手同车而归。

但好梦不长你刚来一会儿就消失了啊,

梦醒时四处寻觅闺房中早也不见你的身影。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啊,

不能淩风飞到你的身边。

我虚眯着双眼默默地宽慰自已啊,

无奈地只有伸长著颈子遥遥地望着远方。 

我倚门暗自感伤啊,

任由那泪水垂流沾湿门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