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苏轼“把盏凄然北望”句中“北望”的理解

(2009-07-06 10:16:47)
标签:

君王

处境

感事

大梦

苏轼

分类: 读书札记

对苏轼“把盏凄然北望”句中“北望”的理解 

               南山种豆翁 2009.7.2

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的时。是年苏轼45岁。在这首词中,苏轼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表现了苏东坡在豪放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但于词中末句“把盏凄凉北望”中“北望”如何解析,历来注家各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日重读此词,对此句自已也特地综合众说,认真研析,现将自已的一得之思就教于大家。

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原词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的上片,作者借寒暑节令的易替变化,叹惜人生短暂恍若一场梦幻。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致君尧舜,但反遭奸妄诽谤排挤的苏轼,难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场大梦的感慨。一个 字,既可见出诗人对季节气候变化的敏感,又表露出了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而且同时也含有叹惜人生短暂,且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之意。读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秋风萧瑟的夜晚,身遭贬谪的诗人,独处于荒僻的庭院之中,听着屋外长廊上秋风吹打着落叶发出的沙沙响声,夜不能寐,在这凄清冷落的环境里,感怀身世遭遇,不由然地揽镜自照发觉两鬓己出现了如霜的白发,其心情是何等的不堪。

词的下片,写自己此时孤苦凄凉的处境和伤时感事的心绪。下片首句诗人用“酒贱常愁客少”这样委婉的曲笔,既暗喻自己遭受贬斥后受到的冷遇,又暗示了自已所遭此处境的缘由。由于远贬黄州,难免人情冷落。不仅是一般同僚世人不敢与之交往,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在这中秋之夜,诗人本想在皓月当空之时,借月抒怀,排遣心中的郁闷,但明月又被乌云遮去了光芒。可见诗人此时处境之凄凉。同时,又暗示自已所遭此处境的缘由,是因为“月明多被云妨的缘故。在古人诗词中明月常用来借喻君王,乌云常被用来借喻奸妄小人。自己仕途中,就是因为常遭受政敌的谗言陷害排斥打击,才有今天如此凄凉冷落的境遇。可以说,这里苏轼既是在实写当时的自然现象,更是在借此自然之景来抒写了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

未尾两句继续抒写自已的凄凉冷落的处境和伤时感事的心绪。在这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的夜晚,有谁个能与我共赏这孤独的月光呢?我只有端起酒杯凄凉地向北方望去!

但如何准确理解未尾两句,历来注家各有分歧。对于苏轼把盏凄凉北望的理解,历来注家大多认为是北望其弟苏辙,认为表现了苏轼思念兄弟之情。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对苏轼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前人有的题作《西江月.黄州中秋》,明确点明此词创作的地点;有的题作《西江月.中秋寄子由》,如傅榦所注《东坡词》便明确题作此词是“中秋寄子由”。因此有人认为如果说这首词创作的地点是苏轼贬居黄州时,但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其弟苏辙也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并不在北方。因此词中未句“把盏凄凉北望”中的“北望就无法落实。

因此,又有人[.胡仔]为了落实这点,又提出该词是苏轼作于杭州[见《苕溪渔隐丛话》]。胡仔认为如果这样,此时其弟苏辙正好在杭州北面睢阳[今河南商丘]做幕客。但此说也经不起推敲。一是他的说法与当时苏轼在杭时的处境心情与此词表露出来的情调不相适。因苏轼外任杭州时,虽说也是身受排挤,但外任杭州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而且在杭时,与当时杭州知州陈襄关系相处非常好;二是当时苏辙也并未在睢阳。

因此,对该句的理解,我认为还是宋代杨偍在《古今词话》中的理解较为的当。杨偍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云云。坡以谗言谪居黄州,郁郁不得志,凡赋诗缀词,必写其所怀,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苏轼“把盏凄然北望”中的“北望,是“北望”当时黄州北面的帝都所在地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并不是“北望其弟苏辙。当然苏轼作此词的目的有思念兄弟之意,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此词的传播,让身居汴京的君王读到,了解自已凄凉的处境,知道自已对君王的忠心,期盼君王由此怜悯自已,进而改变自已身遭贬谪的凄凉处境,以期能重新受到君王重用。而且这样理解,我认为也与作此词“中秋寄子由”并不矛盾。兄长将中秋时节自己表示内心凄苦,期盼君王能改变处境重受重用的心情在词中告诉给自己的兄弟有啥矛盾?同时我认为这样理解也无损于苏轼人格的伟大。

一个人的心灵不可能永远都是伟大坚强的,有时也有它卑微脆弱的一面。诚如以豪放豁达著称的苏东坡,在接连遭受贬谪打击时,也有他凄凉悲苦脆弱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真实。

附译文:世事犹如一场大梦,人生在世能有几个新的秋天到来?在这萧瑟清秋的夜里,秋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取过镜子,看见自己两鬓己经爬满了如霜的白发。

可能是酒质低劣的缘故吧,自己常常忧愁来看望自己的客人太稀少了;因此,本想在这中秋月明之夜,望月抒怀思念远方的亲人,但明月又被乌云遮挡。在这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的夜晚,有谁个能与我共赏这孤独的月光呢?我只有端起酒杯凄凉地向北方望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