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怕和爱
(2013-07-19 16:19:29)
					
											标签:
																				
                            书评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情感散文 | 
					分类: 读书 | 
从九岁到十岁,从十九岁到二十岁,跨过这些门槛的时候,心里装着长大的快乐。母亲在灶台边唠唠叨叨,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儿子的生日,其实是母亲的受难日,可是她看上去比任何人都要开心。我却在心里想着,快点长大吧,这样就不用再受母亲的管束了,就可以像大人那样理直气壮地说不了。
终于,人生走到了三十岁这道坎上。我早已自立,有了房子,不再与父母同住。一个人的世界虽然自由,却也像歌里唱的那样:孤独总是难免的。二十九岁生日那天,母亲依然唠唠叨叨,她说:过了今天,你就三十了。我还不知道这个数字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常态是波澜不惊,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重复着今天,偶然跃起小的水花,涟漪微漾,很快又恢复如常。从二十九岁到三十岁,我以为会和以前一样。
见到母亲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内心莫名地涌起柔软的感情。她的唠叨和管束依旧,只是分量越来越轻。当我终于能够自主决定大多数事情之后,才慢慢发现三十岁的门槛非同以往。
年少轻狂的时候,常常执拗地试图与单薄的年龄抗争,没有耐心等待自己长大;三十岁的自己,貌似掌握了人生的自主权,可是,那个叫从容的东西迟迟没有降临。每天火急火燎地奔突在水泥丛林之中,见很多人,说很多话,看很多字,行很多路,听很多声音,却不能用充实来形容这样的状态。每个人心里恐怕或多或少都有虚妄吧。
三十岁了,再也不能毫无顾忌地挥霍光阴;三十岁了,该成家立业、拥有一份安稳的生活;三十岁了,不能再随随便便、晃晃荡荡了;三十岁了,周围有的人混得有头有脸,有的人生儿育女,而我们依然行囊空空、一无所有……三十岁了,你自由了,没有人管得了你,可是你从未自由,因为你的心中还有许多许多的怕。
三十岁的男人,脸庞的轮廓线条已经不再分明,可是岁月也没有在上面留下多少痕迹;三十岁的男人,常常还觉得自己小,没有放肆过,对快乐还很贪婪,有时候又突然为自己的不成熟愧疚不已。三十岁的男人是模糊的、尴尬的,淹没在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老年人的平和冲淡之间,不着调,无依无靠,没有边际。三十岁的男人在儿子、父亲、老公、下属、上司……的角色间频繁转换,受伤或者受挫,自卑或者自责,他们终于被岁月这把刀打磨圆了、老实了、实际了。但是,他们坐着,或者站着,看着别人,话不多,心底却蕴蓄着许多柔软的感情。他们,渐渐地,懂得了爱。
人类真是一种很贱的动物。夏天酷热难耐的时候,心里窃窃地想着:要是能马上去北极就好了。等到了冬天,瑟缩在被窝里,又说:真羡慕那些离太阳最近的人,天天穿着裤衩晒太阳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得到了就不在乎,失去了又追悔莫及,人的德性大致如此。嘴里唠叨着要去远方,希望过不一样的生活,却从来不是坐言起行的家伙。找来一万个理由,也掩饰不了贫乏的勇气。
还在读书的时候,心里就揣着好多个特想前往的地方,只是囿于口袋空空,始终不能成行。工作之后,总说自己太忙、没有闲暇。每每听到别人去了哪里哪里,免不了心向往之,可自己的出行计划始终高高搁置。我终于意识到,像我这样的人其实是叶公好龙——总以为当下的生活不尽人意,总以为理想的生活还在远方,可是,自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现在。
希望收获不一样的成果,却不曾改变任何行动——想一想就觉得荒唐。
仔细想想,真的没任何强有力的理由会妨碍自己改变现状。归根结底,恐怕还是对于新生活的不确定。改变的,未必就一定好。
于是,生活纠结在当下和远方之间,心向远方,身未远行。生活的点滴变化被稀释得无影无踪。这是最保险的生活,也许,也是最合适的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