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的孤平、尾三平、以及可平可仄(1)
(2019-02-12 09:31:32)
标签:
文化诗词 |
分类: 词曲 |
A)
关于孤平、尾三平的考察
先说明一下,俺本意是就词的“可平可仄”(例如龙先生的词谱中标注为“中”的,或者钦定词谱中标注为“◎本仄可平⊙本平可仄”的)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的,但是当准备动笔时忽然觉得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所以先做点铺垫,转而说说词中的孤平、尾三平,这和我本来想说的“可平可仄”是有密切关系的。
当然,孤平、尾三平是诗律中的概念,这是两个大忌讳。诗律简单,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词呢?似乎很少有人讨论这个,其中的一些原因,我想无非就是词谱太繁杂,而且词律要求相对诗律而言,要宽松不少。再者,孤平和尾三平确实能在词谱中见到,例如“寿楼春”打头第一句五字就是五连平,别说什么尾三平了。不过抛开这种硬性规定,通常词律中是不是也刻意在避免孤平和尾三平呢?我觉得是的。
先统一一下讨论的框架。这里咱们将孤平定义成一个平声被两个仄声所夹的情形,这个定义简单明了,这是台湾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可能和王力的有所不同。其次,我们只讨论五言或者以上的句子,而且,鉴于七言唐诗中第二字出现孤平的现像也不少,我们只讨论每句最末尾五字的孤平。这个约定是合理的,因为五言是七言的基础,七言的前两字远不及后面的几个对应的字重要。再一个约定就是我们先只讨论平韵词牌的孤平情形。若时间允许,考察仄韵词牌中的孤平甚至孤仄,可能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只考察龙先生的词牌表中列举的词牌 (大约有 50 多个词牌),以钦定词谱为出发点,找到那些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尾三平的句子,然后和龙先生的词谱比较,看孤平等是如何避免的。这是因为,龙先生的词谱收录得少,收录的词牌通常都是较为常见的。通常,龙先生的词谱比钦定词谱严。历史上,康熙爷爷吩咐陈廷敬等人编著钦定词谱时,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康熙爷爷有意笼络人心,钦定词谱意在综合各家,做到形式上的不偏不倚,未免就显笼统,有和事佬的味道。
下面是考查结果。限于篇幅,我们只给出可能存在孤平、尾三平的词牌来。
按照词牌的字数排序逐一考察,第一个出问题的是“醉太平”,以刘过的词为例,最后一句及其钦定的词谱为 (Note:○平声 ●仄声◎本仄可平⊙本平可仄):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 ○○●○ ◎○⊙●○○ ●○○●○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 ⊙○●○ ◎○⊙●○○ ●◎○●○
钦定的词谱为“●◎○●○”第二字若为仄,那么这句就是孤平,例词“更那堪酒醒”,“堪”字确实也犯了孤平。龙先生是如何看的?他的例词也是刘过的词:
仄平平仄平
更那堪酒醒
看到了么?龙先生这里是强行规定第二字为平,以避免孤平。当然,从诗词平仄交替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而言,这里也应该是平。宋代戴复古的醉太平的最后一句,“悔先行一程”就表明了这点。
玉蝴蝶的第二句,钦定的词谱“⊙◎◎⊙○”也有导致孤平的可能,还有导致尾三平的可能,尽管温庭筠的例词“行客未归时”没有这个问题。龙先生的词谱,此句就硬性规定为“平仄仄平平”,避免了孤平和尾三平的可能。关于“⊙◎◎⊙○”这样的句式,是我们在“可平可仄”中讨论的重点,这里暂且从略。
浣溪沙是流传最广的词牌之一,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在龙先生和钦定的词谱中都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可能导致孤平的在首句,钦定的词谱为:
◎●⊙○◎●○
龙先生的词谱为
中仄中平中仄平
若照谱填词,完全可能导致孤平,尽管历史上的浣溪沙首句,好像都没这个问题 (若谁找到了首句是孤平的例词,请说明,谢谢),例如韩□的“宿醉离愁慢髻鬟”,孙光宪的“风撼芳菲满院香”、“轻打银筝坠燕泥”,韦庄的“清晓妆成寒食天”、“惆怅梦余山月斜”、“夜夜相思更漏残”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向年光有限身”,欧阳修的“堤上游人逐画船”、“湖上朱桥响画轮”,苏东坡的“簌簌衣巾落枣花”、“软草平莎过雨新”等等。这些例子都表明,在此句避免孤平是应该的,例如以龙先生的词谱“中仄中平中仄平”来说,第三字和第五字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可以都为平 (例如“夜夜相思更漏残”、“软草平莎过雨新”、“清晓妆成寒食天”),但是不能都为仄。总之,词谱是死的,实际填词时应该灵活运用。
先说明一下,俺本意是就词的“可平可仄”(例如龙先生的词谱中标注为“中”的,或者钦定词谱中标注为“◎本仄可平⊙本平可仄”的)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的,但是当准备动笔时忽然觉得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所以先做点铺垫,转而说说词中的孤平、尾三平,这和我本来想说的“可平可仄”是有密切关系的。
当然,孤平、尾三平是诗律中的概念,这是两个大忌讳。诗律简单,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词呢?似乎很少有人讨论这个,其中的一些原因,我想无非就是词谱太繁杂,而且词律要求相对诗律而言,要宽松不少。再者,孤平和尾三平确实能在词谱中见到,例如“寿楼春”打头第一句五字就是五连平,别说什么尾三平了。不过抛开这种硬性规定,通常词律中是不是也刻意在避免孤平和尾三平呢?我觉得是的。
先统一一下讨论的框架。这里咱们将孤平定义成一个平声被两个仄声所夹的情形,这个定义简单明了,这是台湾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可能和王力的有所不同。其次,我们只讨论五言或者以上的句子,而且,鉴于七言唐诗中第二字出现孤平的现像也不少,我们只讨论每句最末尾五字的孤平。这个约定是合理的,因为五言是七言的基础,七言的前两字远不及后面的几个对应的字重要。再一个约定就是我们先只讨论平韵词牌的孤平情形。若时间允许,考察仄韵词牌中的孤平甚至孤仄,可能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只考察龙先生的词牌表中列举的词牌 (大约有 50 多个词牌),以钦定词谱为出发点,找到那些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尾三平的句子,然后和龙先生的词谱比较,看孤平等是如何避免的。这是因为,龙先生的词谱收录得少,收录的词牌通常都是较为常见的。通常,龙先生的词谱比钦定词谱严。历史上,康熙爷爷吩咐陈廷敬等人编著钦定词谱时,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康熙爷爷有意笼络人心,钦定词谱意在综合各家,做到形式上的不偏不倚,未免就显笼统,有和事佬的味道。
下面是考查结果。限于篇幅,我们只给出可能存在孤平、尾三平的词牌来。
按照词牌的字数排序逐一考察,第一个出问题的是“醉太平”,以刘过的词为例,最后一句及其钦定的词谱为 (Note: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 ○○●○ ◎○⊙●○○ ●○○●○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 ⊙○●○ ◎○⊙●○○ ●◎○●○
钦定的词谱为“●◎○●○”第二字若为仄,那么这句就是孤平,例词“更那堪酒醒”,“堪”字确实也犯了孤平。龙先生是如何看的?他的例词也是刘过的词:
仄平平仄平
更那堪酒醒
看到了么?龙先生这里是强行规定第二字为平,以避免孤平。当然,从诗词平仄交替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而言,这里也应该是平。宋代戴复古的醉太平的最后一句,“悔先行一程”就表明了这点。
玉蝴蝶的第二句,钦定的词谱“⊙◎◎⊙○”也有导致孤平的可能,还有导致尾三平的可能,尽管温庭筠的例词“行客未归时”没有这个问题。龙先生的词谱,此句就硬性规定为“平仄仄平平”,避免了孤平和尾三平的可能。关于“⊙◎◎⊙○”这样的句式,是我们在“可平可仄”中讨论的重点,这里暂且从略。
浣溪沙是流传最广的词牌之一,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在龙先生和钦定的词谱中都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可能导致孤平的在首句,钦定的词谱为:
◎●⊙○◎●○
龙先生的词谱为
中仄中平中仄平
若照谱填词,完全可能导致孤平,尽管历史上的浣溪沙首句,好像都没这个问题 (若谁找到了首句是孤平的例词,请说明,谢谢),例如韩□的“宿醉离愁慢髻鬟”,孙光宪的“风撼芳菲满院香”、“轻打银筝坠燕泥”,韦庄的“清晓妆成寒食天”、“惆怅梦余山月斜”、“夜夜相思更漏残”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向年光有限身”,欧阳修的“堤上游人逐画船”、“湖上朱桥响画轮”,苏东坡的“簌簌衣巾落枣花”、“软草平莎过雨新”等等。这些例子都表明,在此句避免孤平是应该的,例如以龙先生的词谱“中仄中平中仄平”来说,第三字和第五字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可以都为平 (例如“夜夜相思更漏残”、“软草平莎过雨新”、“清晓妆成寒食天”),但是不能都为仄。总之,词谱是死的,实际填词时应该灵活运用。
继续考察。So far 我大约考察了 20 来个平韵词牌,个人的看法是孤平和尾三平应该避免。还有
30
来个没考察完,继续考察,看有没有明显否定这个看法的。这里说明一下,鉴于俺本意是说明钦定词谱中“◎⊙”或者“⊙◎”这样可平可仄的选择问题的
(Again 提示一下,◎代表本仄可平,⊙代表本平可仄),所以钦定中每逢这样的句式,俺暂且略去,留待以后讨论。
下一个可能会出现孤平的例子是“阮郎归”。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 ⊙○⊙●○ ◎○⊙●●○○ ⊙○◎●○
⊙◎● ●○○ ⊙○◎●○ ⊙○⊙●●○○ ⊙○◎●○
看后主南唐李煜的词: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自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无人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很明显,四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有三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阮郎归,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和上文中浣溪沙的“中平中仄平”情形一样,这几个地方都是应该避免孤平的,第 一字和第三字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也就是说,这两个字的平仄性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牵制的。
再下一个可能会出现孤平的例子是“唐多令”。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 ⊙○◎●○ ●◎○ ⊙●○○
◎●◎○○●● ⊙◎● ●○○
⊙●●○○ ◎○⊙●○ ●⊙○ ⊙●○○
◎●◎○○●● ⊙◎● ●○○
看刘过的词: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口、又中秋。
黄河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很明显,这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仄平平。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同样有两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唐多令,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 (看到了没?又是这种句式!这是王力先生最计较的(,和上文中浣溪沙、阮郎归中的“中平中仄平”情形一样,这几个地方都是应该避免孤平的,第三字和第五字 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
关于平韵词,我就发现了这些潜在的可能。现在再花点时间考察平仄韵混押的词牌,龙先生大约给了20-30个。我们做类似的考察。
第一个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是菩萨蛮。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 ⊙○◎●○○● ◎●●○○ ◎○⊙●○
◎○○●● ◎●⊙○● ⊙●●○○ ⊙○⊙●○
看李白的词: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很明显,这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
上下片的最后两句,按照龙先生的词谱,干脆没有孤平的可能。菩萨蛮是流传最广泛的词牌之一,历史上流传的词很多,像朱敦儒的“月和残梦圆”、“逼人风露寒”,温庭筠的“双双金鹧鸪”、“弄妆梳洗迟”、“雁飞残月天”、“玉钗头上风”等,基本上都没犯孤平。菩萨蛮犯孤平的词,我只发现一首,那就是韦庄的这首结句,应该可以看作是 exceptional: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第二个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是更漏子。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 ⊙◎● ⊙●◎○○● ⊙◎● ●○○ ◎○⊙●○
○⊙● ⊙⊙● ◎●⊙○◎● ◎◎● ●○○ ⊙○◎●○
看温庭筠的词: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很明显,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这两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更漏子,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 (看到了没?又是 “中平中仄平”!),第一字和第三字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
结论: 我们考察了总共 80 首平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和错叶格的词牌,总合钦定和龙先生的词谱,理论上只有很有限的地方存在孤平的可能,其中主要的句式是“中平中仄平”, 不过鉴于绝大部分宋词和此句式对应的句子并没有犯孤平,所以个人建议在填词时这两个可平可仄的字中,不能选两仄,避免孤平。
除非硬性规定,尾三平的句子几乎是没有。只在极其罕见的地方才会出现可能的尾三平,例如行香子。这是我唯一发现的词牌,而且可能犯尾三平的句子只有四个字,通常我只考虑 5 字或者以上句子的,只是我没找到那样的例子,所以权且拿行香子来说明一下。钦定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尾三平):
⊙●○○ ⊙●○○ ◎⊙⊙◎●○○ ⊙○⊙● ◎●○○ ●⊙○◎ ⊙⊙● ●○○
⊙○◎● ○○⊙● ●⊙○⊙●○○ ⊙○⊙● ◎●○○ ●◎○⊙ ◎⊙● ●○○
龙先生的观点,相应的两句,也是类似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 和钦定类似,也有犯尾三平的可能。晁补之的例词相应的两句是:对林中侣、但醉同行,苏轼的例词对应的两句分别是:过沙溪急、但远山长,显然都没有犯尾三 平,这似乎表明尾三平是应该避免的,也就是说,钦定这两句中的第二、四两个字,一个本平可仄,一个本仄可平,其平仄选取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牵制的;如果 其中之一选择为平,另一个就应该选择为仄。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平韵词牌中的尾三平也应该避免,除非它是词谱硬性规定的。
接下来我们考察钦定此谱中◎(本仄可平)以及⊙(本平可仄)相邻时平仄如何选取的问题。
下一个可能会出现孤平的例子是“阮郎归”。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看后主南唐李煜的词:
很明显,四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有三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阮郎归,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和上文中浣溪沙的“中平中仄平”情形一样,这几个地方都是应该避免孤平的,第
再下一个可能会出现孤平的例子是“唐多令”。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看刘过的词:
很明显,这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同样有两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唐多令,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 (看到了没?又是这种句式!这是王力先生最计较的(,和上文中浣溪沙、阮郎归中的“中平中仄平”情形一样,这几个地方都是应该避免孤平的,第三字和第五字 尽管都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两个字应该以最多一个字为仄为宜。
关于平韵词,我就发现了这些潜在的可能。现在再花点时间考察平仄韵混押的词牌,龙先生大约给了20-30个。我们做类似的考察。
第一个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是菩萨蛮。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看李白的词:
很明显,这句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上下片的最后两句,按照龙先生的词谱,干脆没有孤平的可能。菩萨蛮是流传最广泛的词牌之一,历史上流传的词很多,像朱敦儒的“月和残梦圆”、“逼人风露寒”,温庭筠的“双双金鹧鸪”、“弄妆梳洗迟”、“雁飞残月天”、“玉钗头上风”等,基本上都没犯孤平。菩萨蛮犯孤平的词,我只发现一首,那就是韦庄的这首结句,应该可以看作是 exceptional:
第二个潜在的可能导致孤平的词牌是更漏子。钦定词谱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孤平):
看温庭筠的词:
很明显,都不存在孤平。龙先生的词谱为:
这和钦定差不多,若照词谱填词,这两处地方可能导致孤平。但是历史上一些更漏子,好像没有一首犯有孤平的,所以,这种“中平中仄平”句式 (看到了没?又是
结论: 我们考察了总共 80 首平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和错叶格的词牌,总合钦定和龙先生的词谱,理论上只有很有限的地方存在孤平的可能,其中主要的句式是“中平中仄平”, 不过鉴于绝大部分宋词和此句式对应的句子并没有犯孤平,所以个人建议在填词时这两个可平可仄的字中,不能选两仄,避免孤平。
除非硬性规定,尾三平的句子几乎是没有。只在极其罕见的地方才会出现可能的尾三平,例如行香子。这是我唯一发现的词牌,而且可能犯尾三平的句子只有四个字,通常我只考虑 5 字或者以上句子的,只是我没找到那样的例子,所以权且拿行香子来说明一下。钦定为 (标注为红色的部分表示有可能导致尾三平):
龙先生的观点,相应的两句,也是类似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 和钦定类似,也有犯尾三平的可能。晁补之的例词相应的两句是:对林中侣、但醉同行,苏轼的例词对应的两句分别是:过沙溪急、但远山长,显然都没有犯尾三 平,这似乎表明尾三平是应该避免的,也就是说,钦定这两句中的第二、四两个字,一个本平可仄,一个本仄可平,其平仄选取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牵制的;如果 其中之一选择为平,另一个就应该选择为仄。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平韵词牌中的尾三平也应该避免,除非它是词谱硬性规定的。
接下来我们考察钦定此谱中◎(本仄可平)以及⊙(本平可仄)相邻时平仄如何选取的问题。
先花点篇幅节外生枝回答一下青鞋儿同学的问题。
这两三天太忙了,顾不上码字,抱歉。鉴于青鞋儿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将回帖整到主帖里......说实话,我码这几个帖子的最初动机,是“紫檀灵”同学在俺帖子下跟了个跟帖后,俺忽然记起了紫檀灵曾经码过一首“清平乐”,其时大家讨论了紫檀灵所用的清平乐的词谱问题 (见 http://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770179),因为紫檀灵那里的词谱标注为“中中中仄仄”的格式,这像龙先生的,但是龙先生的词谱偶数字的平仄一般不含糊,区分得清楚,而钦定一般是用些圆圈记号。紫檀灵后来说是钦定,俺那时就开始琢磨钦定为啥要在第二字上标注个“中”亦即可平可仄。这几篇文章不过是“琢磨”后的点滴随笔而已。老实说,以前我觉得钦定太宽松,龙的词谱严谨些,所以习惯于用龙的词谱。但是自从上次“琢磨”后,俺的观点可能变化了些。这个变化就是,我开始觉得钦定词谱 is more “useful”,因为我发现,从很宽松的钦定出发,在可平可仄的选取上注意几个“约定” (主要是前面所说的,忌讳孤平,以及更主要的,就是后文我将要说的平仄选取的两个规则),那么基本上就能从“逻辑上”推导出龙的词谱;再考虑到龙先生的词牌收集不如钦定的全,而且就龙先生所收录的词牌中,有个别词牌的词谱太过狭窄 (例如浣溪沙),所以我以后基本上会依照钦定了 ---- 尽管这是个人偏好。
好,现在回到青鞋儿的问题:“平韵词牌中的尾三平也应该避免,除非它是词谱硬性规定的......”既然词谱都能”硬性规定”尾三平,一定要避免尾三平的道理何在?
首先俺说明一下,词中避免孤平和尾三平(至少是平韵词中应该这样) 是个人建议。为啥要避免呢?那是因为从钦定出发,在那些可平可仄的字眼选择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词极少有孤平和尾三平的,例如如菩萨蛮,俺统计了四十来首,只有一首的某句犯了孤平。这和“硬性规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寿楼春首句,就是“平平平平平”,没得选择,而像那些看起来应该避免孤平或者尾三平的地方,是诸如一些“中平平仄平、◎○⊙●○ ⊙○⊙●○、 ●⊙○◎”等形式,你有个选择的余地。而这个“选择的余地”就给了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达个见的机会。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啥像寿楼春那样的词谱,首句就规定成“平平平平平、○○○○○”,而不给出几个(特别在奇数字上)可平可仄的选择呢?我想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而且估计会很 specific,例如和此词牌的起源有关。抛开这些很 specific 的原因,从“统计、归纳”这个层次看,我想如果某个词牌流传不广,没有几首例词,而且这些例词的平仄一样,那词谱很可能就不会有“可平可仄”,而是每个字的平仄都限定了
(当然,即使这样,后人在填词时,将某个七言句子的首字平仄改了,也不算多大的事),例如词牌“三台”就这样。但是问题在于,许多词牌是流传甚广的,例如满江红、菩萨蛮、浣溪沙等。这样的词,很多人写,于是平仄
(特别是奇数位置上的字的平仄)
就难免有差别。这种差别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合理的,因为像诗,其律简单,但是其奇数位置上的字眼平仄相对就不重要,因而就有了很多“可平可仄”的可能,甚至还有出拗后如何救的理论。流传很广的词也是这样,在奇数位置上平仄不同,太可能了;不光如此,有的冠以同一词牌的词,甚至连字数、押韵都有差别。但,差别归差别,现在你若有个任务,从历史上留下的诸多菩萨蛮
(say) 中总结出规律,你很可能就得到了像钦定那样的结论:
⊙○◎●○○● ⊙○◎●○○● ◎●●○○ ◎○⊙●○
◎○○●● ◎●⊙○● ⊙●●○○ ⊙○⊙●○
这些例词的平仄差别,主要集中在奇数字眼上,主要集中在每句的前几个字眼上 ----这和诗的可平可仄是一致的 (当然,有的例词差别太大,例如连字数都不一样,就只能归结于变格去了)。而像“◎○⊙●○”这样的句式,虽然有两个字眼上可平可仄,实际上这两个字眼上的平仄选取不是独立的,你不宜两个自都选仄,只能最多一个地方选仄,以避免孤平,而这些,在词谱中是很难以体现的。就如同作诗一样,因为奇数位置上的字相对而言比较次要,所以大家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说。这个说法通常是有效的,但是也不是总有效,特别是平韵诗中的对句里,你得保证不出现尾三平、孤平等大忌,这时五言诗歌的第三字、七言诗歌中的第五字,其平仄就受很大的制约了。
诗词句中的律格,实际上就是音节的平稳谐和,沈约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就是这个意思。而孤平的引入,实际上是在此基础上对平韵诗词中的韵句中平声字个数的保护,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古韵中仄声字比平声字多不少。
另外补充一句,严格说来,像“平仄”、(诗词)“格律”这些概念,是和中古韵捆绑在一起的。基于普通话的新韵,从狭义而言是和平仄、格律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彼此不搭界。对这个说法,可能很多同学觉得惊异,也可能不服气,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情。只不过,比较明显的是,诗词的格律可以比较独立地分成“平仄规则”和“韵表”两部分,新韵、诗韵新编等无非是保留了前者、取代了后者而已。很多人拒绝新韵,就是这个原因。
这两三天太忙了,顾不上码字,抱歉。鉴于青鞋儿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将回帖整到主帖里......说实话,我码这几个帖子的最初动机,是“紫檀灵”同学在俺帖子下跟了个跟帖后,俺忽然记起了紫檀灵曾经码过一首“清平乐”,其时大家讨论了紫檀灵所用的清平乐的词谱问题 (见 http://bbs.creaders.net/poem/bbsviewer.php?trd_id=770179),因为紫檀灵那里的词谱标注为“中中中仄仄”的格式,这像龙先生的,但是龙先生的词谱偶数字的平仄一般不含糊,区分得清楚,而钦定一般是用些圆圈记号。紫檀灵后来说是钦定,俺那时就开始琢磨钦定为啥要在第二字上标注个“中”亦即可平可仄。这几篇文章不过是“琢磨”后的点滴随笔而已。老实说,以前我觉得钦定太宽松,龙的词谱严谨些,所以习惯于用龙的词谱。但是自从上次“琢磨”后,俺的观点可能变化了些。这个变化就是,我开始觉得钦定词谱 is more “useful”,因为我发现,从很宽松的钦定出发,在可平可仄的选取上注意几个“约定” (主要是前面所说的,忌讳孤平,以及更主要的,就是后文我将要说的平仄选取的两个规则),那么基本上就能从“逻辑上”推导出龙的词谱;再考虑到龙先生的词牌收集不如钦定的全,而且就龙先生所收录的词牌中,有个别词牌的词谱太过狭窄 (例如浣溪沙),所以我以后基本上会依照钦定了 ---- 尽管这是个人偏好。
好,现在回到青鞋儿的问题:“平韵词牌中的尾三平也应该避免,除非它是词谱硬性规定的......”既然词谱都能”硬性规定”尾三平,一定要避免尾三平的道理何在?
首先俺说明一下,词中避免孤平和尾三平(至少是平韵词中应该这样) 是个人建议。为啥要避免呢?那是因为从钦定出发,在那些可平可仄的字眼选择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词极少有孤平和尾三平的,例如如菩萨蛮,俺统计了四十来首,只有一首的某句犯了孤平。这和“硬性规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寿楼春首句,就是“平平平平平”,没得选择,而像那些看起来应该避免孤平或者尾三平的地方,是诸如一些“中平平仄平、◎○⊙●○ ⊙○⊙●○、 ●⊙○◎”等形式,你有个选择的余地。而这个“选择的余地”就给了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达个见的机会。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啥像寿楼春那样的词谱,首句就规定成“平平平平平、○○○○○”,而不给出几个(特别在奇数字上)可平可仄的选择呢?我想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而且估计会很 specific,例如和此词牌的起源有关。抛开这些很 specific
这些例词的平仄差别,主要集中在奇数字眼上,主要集中在每句的前几个字眼上 ----这和诗的可平可仄是一致的 (当然,有的例词差别太大,例如连字数都不一样,就只能归结于变格去了)。而像“◎○⊙●○”这样的句式,虽然有两个字眼上可平可仄,实际上这两个字眼上的平仄选取不是独立的,你不宜两个自都选仄,只能最多一个地方选仄,以避免孤平,而这些,在词谱中是很难以体现的。就如同作诗一样,因为奇数位置上的字相对而言比较次要,所以大家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说。这个说法通常是有效的,但是也不是总有效,特别是平韵诗中的对句里,你得保证不出现尾三平、孤平等大忌,这时五言诗歌的第三字、七言诗歌中的第五字,其平仄就受很大的制约了。
诗词句中的律格,实际上就是音节的平稳谐和,沈约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就是这个意思。而孤平的引入,实际上是在此基础上对平韵诗词中的韵句中平声字个数的保护,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古韵中仄声字比平声字多不少。
另外补充一句,严格说来,像“平仄”、(诗词)“格律”这些概念,是和中古韵捆绑在一起的。基于普通话的新韵,从狭义而言是和平仄、格律没有什么关系,它们彼此不搭界。对这个说法,可能很多同学觉得惊异,也可能不服气,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情。只不过,比较明显的是,诗词的格律可以比较独立地分成“平仄规则”和“韵表”两部分,新韵、诗韵新编等无非是保留了前者、取代了后者而已。很多人拒绝新韵,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