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诗人倒下的时候,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冰雪已经覆盖了伏尔加河的呜咽;远处的白桦林感到了一阵震颤,惊叹起忧伤的眼睛,抖落掉厚重的积雪凝视着远方——哀悼一颗耀眼的巨星惨然而逝。
叶赛宁(1895——1925)——这位“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由生命的烛光点燃的炉光,即将燃尽它那金色的火苗。”诗人淳朴的气质和优美的诗意,一直在赋予自然界以生命和灵感;将大自然人格化,注满感情并与之交流,分享着生活乐趣和其中的痛苦。
这位伟大的诗人,崇尚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倾情于原始淳朴、充满生命情趣的乡村和原野,惧怕工业化时代的冰冷机器吞噬传统和自然。“铁的客人,踏上这蓝色田野的小道,这片注满霞光的燕麦,将被黑色的爪子收掉。”
人类美好的想象总是单纯的,单纯却总是脆弱的。在铁面无私的工业化进程的强大攻势面前,农耕文明已是不堪一击。
时间不会倒流,文明从未中断。当纯粹的抒情融进黄昏夕阳,也喻示着诗人的辉煌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甘苟且的诗人以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方式,来祭奠乡村农耕时代的最后一抹余辉。
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悲剧早已落幕。如泣如诉,星光暗淡。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才诗人海子,不能自拔内心的痛楚而卧轨于山海关。当呼啸的列车碾过他不朽的身驱时,海子也义无反顾地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首安魂曲——为自己、为自己的追求和向往的文明,不惜以身殉葬。
你离开这个世界,已近一个世纪,可今天捧起你的诗集,却是那么的感激,那么的熟悉。仿佛在生活的河流里,我们早就相识、进而不弃不离。我一直敬佩你天才般的灵感,崇拜你舒缓清新的诗句。一本诗集就这样轻易地征服了我,如同我仰视着养育我的那片黄土地。
从你一首首葱绿的作品中,我读懂了你绿色的向往;从你焦灼的忧虑中,我理解了你悲壮的履历。虽然,漫长的严冬和贵族的谎言降临了乡野,冰雪又在覆盖着无数不朽者的灵魂。
想起你——诗人叶赛宁,想起你的诗,我的心已被一股股春风唤起,矗立在风化般的沙砾上,向遥远的异国、向不屈的白桦林,深情地寄去我的注目、我的一片虔诚和敬意。
我和你,有着许多难以言说的相似。你的相貌、你的诗歌,还有你那忧郁易于伤感的气质。当然,作为人的形象,挺立于天地,是要用真诚和意志表达自己的心思。我拒绝任何同情和惋惜。如果需要理解,我首先必须成为一棵高大的树,伸展枝叶,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际。寒冬不会凋谢,春天书写绿色的诗意。即使沉重的晚钟宣告着人间的悲剧,我也不会再去祈求曾经的“上帝”,袒露一个失败者无聊的叹息。
生活中,人都会经历生与死。这是规律,谁也不能扭转它的轨迹。苦和乐、忧和喜,永远会将每一个生存者追逐,且从此不弃不离。我们又何其地相似——忧伤大于乐喜,并将一直伴随至死。这不是预感,而是多难的命运和固有的气质所致。
即使这样,相信吧,我也不会哭泣;或者祈求幸运者的怜悯和恩赐。不管寒风怎样撕破我的衣袖,我还要艰苦健康地去生活,去笑、去继续写我最喜欢的诗。
说实话,我被你的诗折磨得神魂颠倒,激动不已,但我拒绝你所选择的最后归宿。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轻率的选择啊!难道一个人,竟然被自己所击毙?但悲剧终于发生:冬夜的寒星,宣布着一个巨星过早的消逝。地球的东西方,都为你的结局而倍感痛惜。你为自己的祖国、为人类奉献了最为优美而又不朽的诗句,还有那不能拭干凝固了的殷红的血液。
今天,无数的追求者还在注视着你的名字,正像无数的崇拜者正在吟颂着你的诗句。为你而感染,为你而心灵颤栗。
人,是为了价值才选择了生活的天地;人,为了不朽和正直才会以身相许。对待不幸和痛苦,强者只会用不屈和意志来抗击岁月的凄风苦雨。
春天即将到来,雾霾已隔断了我向往的视线,冷雨打湿了我伸向太阳的双臂。也许谁也不能读懂我的心绪,但忠诚和坚贞就在这里
我承认,我不是强者,更不为英雄,但我也从不低垂高贵的头颅,将所谓“英雄”们仰视。
天街小雨,草色遥看。我将在早春里整装待发,重新升起我童年时向往的幡旗。
注——
谢尔盖
亚历山大罗维奇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著名乡村田野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野花杂树和歌谣祷词的氛围中之中。他很小就尝试写诗。十九岁时,他带了一本诗稿到彼得堡,即为当时已著名的诗人勃洛克所注意,称叶赛宁为“天才的农民诗人”。二十世纪初叶,俄国诗歌几乎处在沙龙式的空虚的颓废主义情调之中。叶赛宁以其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的优美诗篇和生活情趣,以其色彩绚丽、想像奇特的语言引起了诗坛的震撼。1915年的彼得堡许多有名的刊物争相刊登他的诗。同年秋天,他的第一本诗集《亡灵节》出版,受到评论界热烈欢迎。接着他又出版了《天青色》、《基督变容节》、《乡村祈祷书》、《玛丽亚的泉水》等抒情诗集。
1916年,叶赛宁被征服役,由于女皇的副官的引荐,叶赛宁曾给女皇朗诵他的诗。女皇听后,说他的诗很美,只是太忧郁了。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
叶赛宁的一生是矛盾重重的,新旧思想在他身上经常发生冲突。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925年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12月27日深夜,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杀,年仅30岁。
http://s3/mw690/001tmrTyzy78FxjCmhca2&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http://s16/mw690/001tmrTyzy78Fxl81EX1f&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http://s10/mw690/001tmrTyzy78FxoWMFHa9&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http://s9/mw690/001tmrTyzy78Fxq0GDee8&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http://s6/mw690/001tmrTyzy78FxriNLf75&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http://s11/mw690/001tmrTyzy78FxsDJaOfa&690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TITLE="俄罗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读《叶赛宁抒情诗选》有感"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