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参加北京公务员考试,当时我写的申论题目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是群居的生物,聚在一起,形成村庄、乡镇、最后形成城市。城市是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立本的国家,正如费孝通认为的乡土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必然走向以城市为主的新时代,我们固然留恋快乐老家,但那也是记忆中的想象世界。
前一阶段看完了美国爱德华格莱泽所写的《城市的胜利》一书,更让我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正如作者所言,城市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在作者看来,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还能刺激创新。高密度都市中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多元化的碰撞,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进步的引擎。
《城市的胜利》一书分析了很多城市的兴衰,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观点,特别是通州正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的胜利》一书很有借鉴意义。:
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混凝土组成的。人才是城市的中心。市政府的职责不是为根本无法弥补成本的建筑或铁路项目提供资金,而是关爱它们的居民。
城市让观察、倾听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城市让我们更加成其为人。尽管网络越来越发达,地球村正在形成,但面对面交流的需求是根本的,城市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让我们的智慧能够分享,让我们的爱意可以传递。
要重视人力资本。教育成为预测城市发展的最可靠的指标,尤其是在比较古老的城市当中。教育不仅改变了某一地区的经济前景,还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打造一座智慧城市的唯一、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造能够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学校。
城市放大了人的力量,可能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但城市不是造成了贫穷,而是吸引了贫穷的人口。城市管理关键是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要帮助贫困人口,而不是贫困地区。一个国家的贫困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恰巧居住在同一个政治管辖区域内的人的责任。这一观念对如今的精准扶贫很有启发的。
最佳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吸引人才,并为他们排除各种障碍。安全的街道、便捷的交通和优质的学校就是一个城市最需要提供的核心服务,这促进了一些消费城市的崛起。
城市的发展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城市需要保护,但更需要发展。因此在合理合法基础上的拆建是必须的,城市不能摊大饼式的发展,应该向上发展,加大建设强度。因此作者结语中说:平坦的世界,高耸的城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