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永信谜团的背后

(2015-07-31 11:03:10)
标签:

释永信

少林寺

私生子

朝圣

分类: 文化评论

    曾经在登封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闲暇时光登嵩山,游少室,邀几位好友山涧中喝酒打牌,倒也洒脱。没有习得少林武功一招半式,更没有出家隐居的念头。

     曾经有一段时间,少林寺十分破败,寺外就是当地农民,和尚与居民倒也和谐。

    随着少林寺名声越来越大,商户增多,本地的、外来的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环境越来越糟,打着少林旗号坑蒙拐骗的越来越多,少林寺已不是清静之地,成为名利场。

      应该是在2002年左右,登封市政府下大决心整治,迁出居民统一安排,商户统一管制,还少林千年古刹的风貌。政府没有钱,就与香港资本成立一家公司,负责运营。

      少林寺的主持释永信是一个颇有经营头脑的和尚,他掌管着核心资产——少林寺,加上他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他开始用企业方式发展少林文化,成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开始用法律手段维权,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佛家、政府、资本之间的三角矛盾就这样纠缠在一起,加上法院的调停判决,网络的攻击曝光,真是光怪陆离的一场大戏。

    所有吸引眼球的做法,背后就是名利的争夺。争执的焦点最后落脚到少林寺到底是谁的?谁有少林品牌的处置权和收益权?它是属地政府的?还是资本投资者的?还是少林寺和尚们的?

     有人说少林文化应该属于我们大家,应该是应该,但是我们没有享有应该的权益,门票还是一样的贵。

     对于传统文化、风景名胜,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权益,不能成为个别人中饱私囊的工具在资本的帮助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山河、割裂了传统,败坏了人心,留下表面热闹内心空虚的少林寺。

     曾经有那么个时候,少林寺还默默无闻,和尚和农民和谐相处,进寺的香客没有门票,想进就进,少林寺就在大家的身边,少林文化就在我们的血液中。

    当少林寺走向世界的时候,和尚们东奔西走,已经没有了扫地僧,已经没有了闭关清修,已经没有了灯下阅经,已经没有寺前施粥。

      一苇渡江图还在,九年面壁石还在,断臂立雪亭也在,历代方丈的塔林也在,唯独不在的是我们的内心。我们不再去少林朝圣,而是掏钱去少林旅游。我们匆匆从佛前经过,佛依然微笑不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