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去医院等待化验结果还需要一个多小时,待在医院这个人人可能有病的地方会更加让人心烦,就去北航校园走走。
从北航的东南门进入,这是进入车辆的地方,看到了警示的标语:在校园内机动车要让行人,看到北航新建的主楼,看到北航音乐厅前有音乐演出的海报,感觉已经离开校园很久了。
在体育场上有很多的年轻人正在打篮球,旁边有一些老人也在锻炼身体。
继续往西走,走到一排平房的地方。十年前在大运村住的时候,这些平房就存在,杂乱而无序,在漂亮的校园内是个奇葩,因为房子的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内有女生房价或男生房间。我想可能是学校建设的时候,原住的居民没有搬走,历史遗留的问题就这样搁着,谁也不愿意去碰。搁置争议,相安无事。穿过平房区向北就到西门,西门外就是从大运村到五道口的通道。当年这条道很是热闹,成为大运村学生们吃饭玩乐恋爱生活的好去处。当年的热闹与杂乱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汽车销售场所。当年五道口旧书市场也没有了,想想曾经多少次在旧书堆中寻找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北航校园内还有小小的书店,门口写着最新的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的信息,想进入看看,但自己也没有什么可以购买的。
从西门直接向东走。当年的杨树依然在,北师大高大的杨树却已经换成小小的银杏树。有几个年轻人正在校园内拍摄一对恋人走在路上的情形,湖面上还有一个人在溜冰。在图书馆前,一个人男学生正在摆姿势照相,还在给他的朋友说这样的姿势是不是太正式了。
东门口几个工人们正在清理灌木丛的落叶,大学到底谁才是最后的看护者,流水般的学生、知名的教授、年轻的老师、任命的校长或管理者、还是这些辛勤劳作的工人,谁在感受着学校的变化,看着学校的成长,谁最后成为校园的看护着?
北航的东门依然人不多,显得很肃静。当年从北师大到大运村,有一趟车从北师大的东门经过北航的东门,冬天天气冷,不骑车的时候就坐这趟车。在寒冷的冬天穿越了很多次北航的校园。那时我还年轻,还没有这么多愁善感,不会在当年留下北航校园的一点点文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