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看手机新闻说张贤亮死了,我很吃惊,我还停留在那个征婚也要写上热爱文学的年代,张贤亮已经是78岁的老人了。时间真快,距我阅读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般是女人》小说已经很久远了,但恍惚中仿佛就在昨天,也许很久没有静下心来闲着无事读读小说了。
张贤亮,因发表了《大风歌》,在21岁的时候被打成右派,从江苏流放在西北,从繁华走进了荒凉。22年的监狱生活,没有击垮他,他在监狱中研究《资本论》,这是绝妙的讽刺:一个双重饥饿的人在啃着大部头的书。但就是这种荒诞中的坚守,成就了张贤亮的传奇。
出狱后,张贤亮已经43岁了,开始用小说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感悟,他成为颇有影响力的作家,荣升为宁夏文联主席。他不仅在八十年代收获了文学的荣誉,在九十年代收获了金钱,他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谢晋的《牧马人》、张艺谋的《红高粱》,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以及让中国年轻人奉为新经典的《大话西游》都曾在这里拍摄。
张贤亮在荒凉的西北成就了他的传奇。他说文化是第二生产力。他是有钱人中最有文化的,也是文化人中最有钱的。
曾经在2011年暑假,有幸去过西部影城。回来后在博客中写到:
荒凉也是资源。张贤亮,一个作家流放在西北,感受着人生的荒凉,当他看到昔日屯兵的城堡成为羊圈时,他似乎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场梦,一场荒凉的梦。荒凉的梦境我们需要给它添加意义,于是西部影视城诞生了。有了色彩,有了声音,有了创造,有了意义,人生成为了一场大戏。张贤亮靠出卖荒凉,把自己的角色唱得有声有色。
以此纪念这位作家,这位商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