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因此人不可有邪念,更不能有恶行。古语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在现实中我们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因为惩处的力度不够,犯罪的成本太低,我们忘记了这种危险。
考试作弊,我们只认为是道德的问题,不当回事,然而它助长是社会不正之风,最后这股歪风会毁灭我们自己。
每年总会抖搂出考试作弊的案件,开始大家义愤填膺,接着官方说严重处理,最后不了了之。最近哈理工MBA招生高科技作弊再一次走进人的视线,再一次挑拨人的底线。
在严查哈理工严重作弊案件中,三方都需要曝光和查处,首先是北京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如果属于犯罪,坚决治罪。其次是哈理工,相关人员绝不能姑息,学校暂停组织研究生考试,取消考点,进行自查。再次是考生,不仅曝光参与作弊的考生信息,记入人事档案,而且严查以往MBA学员,有问题就曝光。一方面对三方相关行为人进行公诉审判,一方面允许参加正常考生进行民事赔偿。
对犯罪分子的容忍就是犯罪。美国学者James Q.
Wilson与George L.
Kelling于1982年所提出了破窗理论,说微小的犯罪,会蔓延扩大导致重大的犯罪,就像是小区中一栋房子的窗户玻璃破了,如果没有人理会,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小区中的破窗无人修理,破坏者会误以为无人管理,没人关注,可以破坏,这是犯罪的许可暗示。同时让居民产生不安全感,逐渐对警察与政府的反应迟钝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居民也会失去“道德信赖”与“共同义务感”与正义感,“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相同的,潜在问题的制造者,因而得到鼓舞而变本加厉。守法居民彻底失望,最后只好选择离开这个小区、城市,甚至离开这个国家。
相反地,在“破窗”发生时,如果能立即修复,则不但可展现政府的能力、增加民众的信心,也代表小区的团结互助精神,也让破坏者不敢轻举妄动或得寸进尺,最后只有改邪归正或转移阵地。这样的社区、城市和国家才是我们希望的。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修补教育系统的一些“破窗”,让破坏者不能、不敢也不愿犯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