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座谈会,本来计划说之前写点什么东西,但在家我很难集中精力去思考问题。
在座谈会上,我谈到了在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问题:一、学生电子档案的标准问题。二是理论研究和行政推动中的张力关系。
提出了五个建议:
1、学校平台比较多,繁杂,需要市级层面进行协调整合。
2、区县之间需要加强交流,特别是管理层面更不能单打独斗。
3、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量化,特别是标准制定者不要寄希望学校教师去具体化。
4、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更应该关注郊区,关注弱校,关注底线。
5、课改要坚持,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要坚持,不要随着课题结束就结束了。
本想着自己很简洁地说说就行了,但还是做了很多的补充和解释。后来想想这根本就没有必要。真正聪明的人,不在于你知道说什么,而是知道你不说什么。
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要换个角度问自己一些积极的问题,这样就可能改变心态,改变行为。试试吧!
1.
不要问:“怎样才能让别人喜欢我?”,而要问:“我要如何挖掘并发展我的兴趣爱好?”
2.
不要问:“如果我看起来很傻,别人会怎么想我?”,而要问:“我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将来会后悔吗?”
3. 不要问:“如果它太难我失败了怎么办呢?”,而要问:“什么是真正的失败?它能有多糟。”
4.
不要问:“我何时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而要问:“为了目标,今天我能做到哪些小事情?”
5. 不要问:“别人期望我做什么”,而要问:“我期待自己有怎样的所作所为?”
6. 不要问:“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要问:“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7.
不要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就让我碰上这种事情?”,而要问:“我得做点什么才能摆脱困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