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晚上有空的时候看看《经济与法》,然而总感觉很多法律问题没有说的很清楚。对于经济中的法律问题很多时候是隔靴挠痒,我希望看到的是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解决和法律如何促进经济规范,尤其是后者可能牵扯到更多的政治问题。后来就不再看《经济与法》了。
后来一段时间特别迷恋收藏鉴宝类节目,臆想一下自己那一天也捡个漏,但知道这是一种妄想症。收藏鉴宝类节目的盛行,自己也说不出来什么缘由,总感觉这是社会的一种病态,根本不是“盛世收藏”的现象。尤其是听说一些鉴宝的造假事件和收藏的行贿洗钱行为,感觉这背后的水很深,艺术品成为资本追逐的肥羊。艺术不在,只剩下资本狂欢。
8点半左右的《经济新闻联播》还在继续看,了解一下经济大势还是不错的。
最近的《经济半小时》也断断续续地看,前一阶段报道的内容大部分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环境破坏的现象,还有一段时间集中报道了制假售假现象,多是批评,让人很窝火,也不愿意去看了。
本周有几个专题还是不错的,有关麦客和果农,开始从一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关注经济状况,希望这样的选题能更多一些。关于麦客的专题还需要说说,选择了麦客的角度顾然很好,但还应该展示麦农的情况,为什么农民一再地压低收割价格,从而让麦客挣不到钱,因为农民更苦了。如果多个角度解读可能会更让人深思。
关于果农的专题,让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三五斗》,尤其是《果农的烦恼》中的那位四川果农说,真希望今年不要大丰收,这样自己也不用很累很着急地采摘李子,李子的价格也会更高一些,真是“心忧碳贱愿天寒”。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幽默的话,形容没来得及采摘掉落在地的李子是掉落一个一个硬币,真希望掉在自己的口袋里。别人说自己的李子有点小,他笑着说"小个儿的在家打瞌睡呢?”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幽默还在,勤劳还在,希望就在,幸福就在。
加载中,请稍候......